[发明专利]开放式模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8290.3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庄元立;张学祖;黄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26;B29C59/02;B29C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式模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非密闭式的模具做导光板制程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anel,LGP)热压成型方式主要是将待压印物放置于一压印模具的模腔内,压印模具包含一组上第一模板,该上第一模板各具一有压印光学纹路的压印面,将压印物置于上第一模板具有压印光学纹路的表面之间后闭合此压印模具,此时上第一模板会形成一个封闭模腔,而压印物即存在此封闭模腔内,压印模具闭合后,压印模具会加热使压印物软化至可塑状态,再由压印模具施压于压印物,使上第一模板的压印纹路于压印物上成型,最后再加以冷却压印物,压印模具打开后取出成型品。
而现有技术中的制作程序中,由于所使用的对应公母模具为密闭形式,因此在注料的动作上需要有极精准的注胶量控制,在注料的量上稍有过多或过少皆会影响成品的良率,而这对制程的操作控制来说无疑成为一种局限,且相对的提高了设备成本及生产良率的控管难度,故基于上述原因考虑,本发明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开放式模制方法,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新颖性、进步性及产业利用性等的开放式模制方法,以期克服现有技术的难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开放式模制方法,其包含:
A.模具备制步骤,其为准备一第一半模及一第二半模,该第一半模及该第二半模可包围形成一模穴空间,且其中该第一半模上设有至少一注料口,且该第二半模的外围壁面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溢料开口,该溢料开口连通于该模穴空间;B.合模初注料步骤,其为首先将该第一半模与该第二半模做对应结合,而后将高分子原物料自该注料口注入该模穴空间之中;C.压模续注料步骤,其为自该第一半模与该第二半模外侧利用压力将该第一半模与该第二半模闭合而达到锁模的效果,且同时继续自该注料口注入高分子原物料直至该高分子原物料自该溢料开口溢出;D.开模步骤,其为待该模穴空间内的该高分子原物料冷却后将锁模的压力卸除,而后开启该第一半模与该第二半模,并取出成品;及E.后处理步骤,其为将该成品的外侧因为溢料时所产生的废料去除。
进一步地,该模穴空间与一导光板的外型相对应。
进一步地,该模穴空间的一侧壁面上进一步设有一转写板,该转写板上具有一转印表面。
进一步地,该转写板可选择性自该模穴空间中拆卸。
进一步地,该溢料开口分别设于该模穴空间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高分子原物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进一步地,该后处理步骤是利用切削的手段除去该成品外侧的废料。
而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在设计上是通过将传统导光板制程中原本是封闭式的模具,做成以开放形式,进而可于注胶料的过程中无需过度精算所需要的注料量,而可达到降低设备成本以及提高生产良率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模具局部剖视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开放式模制方法的连续流程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第一半模
20 第二半模
30 模穴空间
40 注料口
50 溢料开口
70 导光板成品
80 转写板
90 高分子原物料
A至E 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歧管
- 下一篇:具有卸压功能的施加器喷雾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