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沿空留巷巷旁高强防漏充填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8283.3 | 申请日: | 201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宁建国;吴笛;赵军;马鹏飞;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沿空留巷巷旁 高强 防漏 充填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煤矿井下的一种充填技术,具体涉及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是煤矿开采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此项技术不仅可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减少巷道掘进量、缓解采掘接替矛盾、取消孤岛工作面及缩短搬家时间,而且它也是矿山进行采煤方法改革最有效的途径。
沿空留巷要求的是具有高强度同时高密闭性好的巷旁充填结构。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沿空留巷充填方式主要有矸石带充填、膏体充填、高水速凝材料充填等,矸石带充填提供的支护阻力较小,密闭性差,造成采空区漏风严重,膏体充填和高水速凝材料初期强度低,可缩性较差,容易在顶板来压下发生破坏,给沿空留巷防漏风防火和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922292A(申请号201010105609.7)公开了一种煤矿沿空留巷巷旁分段承载不等强支护原理及应用,一种适于煤矿沿空留巷分段承载巷旁支护的支护机理及应用方法,它的运输巷巷旁支护分为上下两层充填材料组合支护。上层采用强度低变形量大的充填材料,下层采用采用强度较高的充填材料。该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支护的效果,但还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充填结构采用上下两层充填材料组合支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致支护时密闭性差,还是无法解决采空区漏风严重的技术问题;二是由于只给出了一个笼统的支护理念,缺乏可行的操作手段,无法很好实施,不能大面积推广。
为了解决沿空留巷的漏风问题,有人尝试着在充填体结构外面喷涂防漏风较好的高级材料,比如玛丽散、罗克休,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喷浆每平方米达到500-700元,根本无法在煤矿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沿空留巷充填技术密闭性差、漏风严重和操作性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简易的操作性强的充填结构,这是一种在顶板强烈来压下,能保持沿空留巷稳定的高强度充填结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密闭性,彻底解决了巷旁支护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的充填结构是由装有充填材料的矸石袋紧密堆砌排列而成的,矸石袋宽0.4-0.6米、长1.2-1.5米,矸石袋内部均匀横向打入间排距为700mm*700mm的钢筋,钢筋穿过矸石袋后端部从留巷内部侧露出在外,打入部分和露出部分长度之比为8∶1-10∶1,所有钢筋露出部分由铁丝相互交缠固定成一个整体;在钢筋矸石袋有铁丝交缠的面上喷涂有2.0cm厚的水泥砂浆;其中:
所述的充填材料是指由质量比为1∶1.7∶5的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矸石组成的混合物;要求该混合物初凝时间约30-40min,终凝时间1.5-2.5h,终凝后矸石袋抗压强度可达2-3MPa;28天后矸石袋抗压强度可达10-20MPa。
所述的水泥砂浆是指由质量比为1∶1.7∶5的水、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沙子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钢筋优先选用HRB335的钢筋;
所述的铁丝优先选用规格为4号-10号的钢丝。
本发明同传统充填结构相比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通过调整充填材料的成分和配比,并在矸石袋内打入钢筋,露出部分用铁丝固定,不仅使矸石袋具有更高的强度,还能使矸石袋连成一个整体,防止矸石袋上面喷浆材料的脱落,表面喷浆增强了矸石袋的密闭性,防止留巷漏风,不但克服了单纯使用较低的缺点(矸石袋充填强度一般为10-20MPa);而且克服了采用上下两层充填材料组合支护时密闭性较差的缺陷。
2、本发明钢筋矸石袋28d后的抗压强度可达35-45MPa,而顶板下沉时产生的抗压强度一般为20-30MPa,这说明本发明充填结构是完全可以抵挡住顶板的下沉,并且结构简单。
3、本发明充填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每平方米喷浆只需50-70元,可在煤矿大面积推广。
总之,本发明采用简易的充填结构,使沿空留巷达到了防漏风和高强支护的双重效果,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充填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充填结构的具体施工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矸石袋,2-钢筋打入部分,3-钢筋露出部分,4-水泥砂浆层,5-铁丝,6-喷浆机,7-喷浆管道,8-超前支护,9-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10-工作面,11-采空区,12-留巷,13-钢筋喷浆矸石袋,14-木支柱,15-临时支护,16-滞后支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