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重力自锁的自适应式起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7616.0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杭鲁滨;陈添喆;余文宇;殷逸冰;汪佳斌;魏炳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25/00 | 分类号: | B66C25/00;B66D1/60;B66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自适应 起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援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用于救援中的以重力自锁的自适应式起吊器。
背景技术
在灾难、事故中营救的及时性是遇险者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营救组织的发展和营救器材的改进,营救速度大大加快,近些年,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特大型灾难事故,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春节时期的中央电视台新楼火灾、新疆北疆地区的强降雪和雪崩等,都突显出航空救援在救援应急中的巨大优势。航空应急救援已成为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以直升机为主体、以其他运输机型为辅的航空救援应急体系在灾难救援中的巨大作用
在航空救援系统中救生用的直升机也称“空中救命车”。现有的直升机救援过程一般是先降下一条绳索装置,机上一名营救人员也随同降落至被困者周围,将被困者抱起或使用绳索捆绑,再将两人一同调离。
传统的直升机救援过程由于需要营救人员随同营救绳索装置下滑到被困人员身边,帮其将绳索套在被困人员身上,效率比较低,而且在某些狭小空间进行营救时受空间范围限制很难可以容下两个人站立更谈不上营救人员帮助被困人员套住营救绳索了,从而很难完成营救工作。特别是当受伤人员是躯体(如腹部)受伤或孕妇等;身躯不能受力的情况,用传统救援方式更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重力自锁的自适应式起吊器,它能够实现在救援过程中自动将被困人员锁在营救装置能,不需要额外营救人员的帮助,能够实现在狭小空间的营救工作。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以重力自锁的自适应式起吊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机体支撑架和后机体支撑架,前机体支撑架和后机体支撑架通过支撑杆连接成机体支撑箱,前机体支撑架内安装有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后机体支撑架内安装有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之间通过第一调节弹簧连接,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通过第二调节弹簧连接,第一调节弹簧可带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在前机体支撑架上滑动,第二调节弹簧连接可带动第三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在后机体支撑架上滑动;
第一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之间装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连接,第二滑动块和第四滑动块之间装有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分别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连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装在前机体支撑架上,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前端装有把手机构。
所述第一滑动块和前机体支撑架间装有第一滑动块弹簧,第二滑动块和前机体支撑架间装有第二滑动块弹簧,第三滑动块和后机体支撑架间装有第三滑动块弹簧,第四滑动块和后机体支撑架间装有第四滑动块弹簧。
所述第一滑动块弹簧和第二滑动块弹簧的弹性变形系数大于第一调节弹簧的弹性变形系数、第三滑动块弹簧和第四滑动块弹簧弹性变形系数大于第二调节弹簧的弹性变形系数,能够实现利用重心调节,和适应各人肩宽不同的自动调节。
所述把手机构上装有信号发送装置。
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三凸轮处于锁紧状态时凸轮间距离在50~120mm,所述第二凸轮和第四凸轮处于锁紧状态时凸轮间距离在50~120mm。
所述前机体支撑架和后机体支撑架装有机体调节架。
所述前机体支撑架上装有吊环。
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外包覆有柔性皮革材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需要额外增加营救人员就可完成被困人员的起吊作业,提高了营救效率,安全的完成救援任务,而且适应性强,可以用于很多狭小空间的救援作业以及峡谷、矿井和火灾时候的高楼逃生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凸轮工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7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