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振速测量和局部近场声全息法的噪声源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7595.2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森;胡博;时胜国;李思纯;洪连进;方尔正;莫士奇;朱中锐;时洁;张揽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5/00 | 分类号: | G01H5/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测量 局部 近场 全息 噪声 识别 方法 | ||
1.一种采用振速测量和局部近场声全息法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测量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
在声源的辐射声场中,距声源d处为测量面H,在测量面上呈网格式分布有测量点,相邻网格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半个波长;测量所述测量面上各网格点处的法向质点振速幅值和相位信息获得测量面上的法向质点振速;
b、对测量面H上的法向质点振速补零扩展得到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
vE(H+)=D·vH(H+),其中
D=diag[D11,…,DMM]
vE(H+)=[vE1,…,vEM]T
vH(H+)=[vH1,…,vHM]T
vH(H)为测量面H上的法向质点振速、
vE(H+)为测量面H+上由vH(H)补零后得到的法向质点振速、
vH(H+)为测量面H+上的法向质点振速、
D为采样算子、Dii为矩阵D中对角线上的值、
M为测量面H+上测量网格的点数、T为矩阵转置、
(x,y,z)为三维笛卡尔坐标,测量面H(z=zH)与(x,y)坐标面平行,测量面的法向为z方向;
c、计算测量面H+上的法向质点振速与声源面S上声压和法向质点振速之间的传递矩阵
WD为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与声源面S上法向质点振速之间的传递矩阵、WN为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与声源面S上声压之间的传递矩阵、
GD为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与声源面S上法向质点振速的格林函数、
GN为测量面H+上法向质点振速与声源面S上声压的格林函数、
F为二维空间傅里叶变换因子、F-1为二维空间傅里叶变换因子的逆变换、
为波数域内带限算子、d为测量面与声源面间的距离、
ρ为介质密度、c为介质中声速、k为波数、
为低通滤波器、Lii为矩阵中对角线上的值、
kc为截止波数;
声源面S(z=zS)与(x,y)坐标面平行,声源面的法向为z方向;
d、求解得到声源面S上的声压和法向质点振速
vS为声源面S上的法向质点振速、pS为声源面S上的声压、
α为正则化参数、I为单位对角矩阵、
为WN的共轭转置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75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