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联合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57419.9 | 申请日: | 2012-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9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军;李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废水处理 联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化工废水是指在煤加工的预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造气废水、净化洗涤废水和其它煤制品产生的废水,属于当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煤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多且复杂,耗水量巨大。并且废水的成份极其复杂,所含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废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和苯类化合物;吡咯、萘、呋喃、眯唑类属于可降解类有机物;难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有吡啶、咔唑、联苯、三联苯等。这些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毒害作用,严重威胁了环境的安全。同时,在煤化工废水中还含有5-降冰片烯-2-羧酸、2-羟基-苯并呋喃、苯酚、萘-1,8-二胺等很多具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的有机物,使得煤化工废水具有色度和浊度很高的特点。
目前,国内外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基本都遵循“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物化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萃取脱酚、水蒸气脱酚、蒸氨、水解酸化、调节、隔油以及气浮等;生化处理一般采用缺氧-好氧生物法处理(A/O工艺或A2/O工艺)。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如固定化生物技术、生物炭法(PACT)、生物流化床处理法(PAM)等;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法、化学氧化法、电解法和吸附法。
在中国专利文献200910143563.5中,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煤化工废水通过气浮装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废水;将芬顿类试剂加入预处理后的废水中进行二次处理得到二次处理后的废水;将二次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活性污泥曝气池,并在池中加入活性炭粉末进行深度处理,得到深度处理后的废水;将深度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分离后的回用水;将分离后的回用水通过选择性半透膜进行反渗透,得到反渗透后的回用水;将反渗透后的回用水进行蒸法结晶后即完成对废水的处理。但是该发明具有以下不足:1、采用膜法进行后续处理,虽然处理效果稳定良好,但膜组件需经常清洗与更换,运行成本高;2、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二次处理后的废水通入的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加入活性炭粉末,但生化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会堵塞活性炭的孔隙进而降低其吸附性能,因此该方案仍存在流程长、占地面积大、生化效率低、运行稳定性差。
中国专利CN 102001789A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中国专利CN 102070277A公开了“一种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两个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在于现有技术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将活性炭加入到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受污泥的影响而导致活性炭的孔隙不能充分利用,使得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能够充分发挥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孔隙、充分发挥活性炭吸附能力的高效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但该发明无法避免吸附剂的再生和二次污染的问题。且仅通过引入活性炭技术来处理煤化工这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中存在的生化降解效率低、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联合方法。
本发明中的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联合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一、煤化工废水先通过隔油池进行除油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其中,隔油池采用斜板式隔油池,斜板材料采用聚酯玻璃钢制成;
二、将经过隔油池处理的煤化工废水通入水解酸化塔,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5~3h,pH值控制在5.0~6.5,水温控制在25~35℃;其中,水解酸化塔采用钢制结构;
三、将经过水解酸化塔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通入厌氧流化床,温度控制在20-35℃,厌氧流化床内载体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大孔载体,装填量按体积百分比为12%~18%,载体的粒度范围在0.1mm~0.8mm,持水量为80%~90.4%,水中体积膨胀率为200%~240%;载体上选择性地固定微生物,微生物为采用煤化工废水驯化出的优势菌群,微生物负载量为15g/L~30g/L;微生物固定化过程:加入已有煤化工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接种菌群,通入煤化工废水,于闷曝条件下进行驯化和固定化反应,待驯化至微生物负载量10~25g/L以上时,微生物固定化完成;
四、将经过厌氧流化床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通入调节水解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74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