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梅花SSR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6912.9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翔;孙丽丹;程堂仁;杨炜茹;王佳;禄久幸;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梅花 ssr 遗传 图谱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梅花SSR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属于蔷薇科李属,原产于我国川、滇、藏、贵等地区,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观赏花卉。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其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滞后于蔷薇科其他植物。
目前在木本观赏花卉的遗传学分析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RAPD、ISSR、AFLP等分子标记,但是这些标记大多是采用无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技术开发得到,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随机性强、稳定性差。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也称为微卫星DNA(Macrosatellite),是一种由1-6个核苷酸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长达几十甚至几百个核苷酸的序列。由于SSR标记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和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许多的植物均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便于对这些植物进行全基因组SSR标记的挖掘和分析。由于将基因组的所有SSR位点对备选材料进行逐个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小麦、甘蓝、棉花和玉米等作物中采用核心引物(全基因组染色体上均匀覆盖并且多态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综合特征好、可作为初步研究优先选用的一套引物)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SSR技术的检测效率。因此开发基于梅花全基因组序列的SSR核心引物组,有助于高效的构建梅花的遗传图谱,开展与重要观赏性状相关的QTL定位,从而推动梅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梅花SSR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套基于梅花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引物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套基于梅花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核心引物组。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梅花SSR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测梅花亲本与子代的基因组DNA;2)利用生物学软件,在梅花全基因组序列中,挖掘1-6个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标记,并分别针对这些SSR标记设计SSR引物;3)分别利用上述SSR引物,各自以待测梅花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DNA为模版,进行PCR扩增;4)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PCR扩增结果,构建出梅花SSR遗传图谱。
前述方法中,所述待测梅花亲本是以梅花品种‘粉瓣’为母本,以‘扣子玉蝶’为父本。
前述方法中,步骤2)中挖掘1-6个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标记的标准为:单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小的重复长度为10bp,二核苷酸到四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小的重复长度为12bp,五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小的重复长度为15bp,六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小的重复长度为18bp。
前述方法中,步骤2)中设计的SSR引物如序列表中所示的670对引物,优选序列表中所示的144对核心引物。
前述方法中,步骤3)中进行PCR扩增反应之前,分别用FAM、HEX和TEMRA三种荧光对序列表中所示的144对核心引物的上游引物进行荧光标记。
前述方法中,所述步骤4)为: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PCR扩增结果,利用卡平方检验作图群体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为1∶2∶1、1∶1或1∶1∶1∶1的标记,P<0.05,过滤掉SSR标记中偏分离的标记,构建出梅花SSR遗传图谱。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梅花全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引物及其应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梅花F1代拟测交群体;
2、对父母本及其190个子代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
3、利用MISA软件,在梅花全基因组序列中,挖掘1-6个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标记;
4、从中随意挑选出670个含有SSR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670对SSR引物(如序列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桑氏链霉菌KJ40菌株及其液体制剂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传输文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