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56801.8 | 申请日: | 201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13/00 | 分类号: | A41D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气压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由空气的补充,使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能够避免有害人体的粉尘或细菌、病毒进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医学上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制作上,会产生一些微量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粉尘。因此从事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防护衣,以防止粉尘进入防护衣内,达到阻绝粉尘的作用。尤其是要避免工作人员将粉尘吸入体内。
当工作人员穿妥防护衣后,必须立即将空气充入防护衣内,使防护衣内有足够的含氧空气,供工作人员呼吸。所以能够快速的将气体冲入防护衣内,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要求。防护衣内设置有引导空气输送的管路装置,该管路装置能够将空气引导到四肢部位。该管路装置是由上下两片塑胶制薄片以两边相互粘合,而形成常态为扁平状的管路。当防护衣储放在湿度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时,该上下薄片可能发生相互粘着的情形,造成管路被封闭,严重影响空气充入防护衣的操作。
为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动作所造成防护衣内局部位置产生高压,而有害人体健康,即设置有逆止阀装置,能够将造成瞬间高压的气体排出防护衣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其能够保证防护衣内的气体输送管路畅通,能快速完成对防护衣的充气作业。
本发明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其具有检测孔,能够在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对防护衣做安全检查。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其在泄压阀处设置导气座,能将泄压阀所排出的气体顺利导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该防护衣设置有一气体输入口,该气体输入口的内端连接扁平状的气体输送管路。该扁平状的气体输送管路内穿设有沿气体输送方向延伸的软管。该软管设有由上而下延伸的螺旋状切口,在气体进入软管后能够撑开切口,使气体由该切口充入该气体输送管路。
所述扁平状的气体输送管路内可穿置四条软管,该四条软管分别由该气体输入口的内端延伸至四肢部位。
所述防护衣设置有该泄压装置,防护衣上设置泄压装置的地方有一泄压口,该泄压装置包含一泄压阀及一导气座。该泄压阀包含一第一薄片与一第二薄片;该第一薄片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防护衣的泄压口密接;该第二薄片覆盖在该第一薄片上,且该第二薄片的四端与第一薄片的四端固接;该导气座为一前、后具有开口的扁状盒体,且该盒体的前端开口设置有至少四个杆体,以防止前端开口变形。该导气座能够插入该防护衣的口袋内,且该泄压阀系导入该导气座内。
所述导气座包含有顶板及底板。该顶板的后端设有四个能够将气体导出的穿孔。该底板后缘设有一凹口,该防护衣的泄压口即位于该凹口内。
所述防护衣设置有一检测孔及一能够封闭该检测孔的塞体。该塞体与该检测孔的外壁间以一可挠曲的带体连接。该防护衣另设置具有可撕开性的密封胶布,该密封胶布包覆在该检测孔及该塞体的外部。
所述防护衣设置有穿入口,该穿入口外设置有密封片。该穿入口设置有拉链能够关闭该穿入口。该密封片包含左、右两扣片,由该左、右两扣片的相互扣合,而能够阻绝空气进入防护衣内。该密封片的左、右两扣片的扣合位置相对该拉链的位置呈错开状。
该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能够保证防护衣内的气体输送管路畅通,能快速完成对防护衣的充气作业。该通气性的气压式防护衣具有检测孔,能够在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对防护衣做安全检查。并且在泄压阀处设置导气座,能将泄压阀所排出的气体顺利导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背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图2的4-4剖面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气体输入口以及检测孔的结构图;
图6为图3的6-6剖面放大图;
图7为软管的局部外观图;
图8为软管内充气后的状态图;
图9为泄压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泄压装置中的导气座的外观图;
图11为泄压装置做泄压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