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测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56364.X | 申请日: | 201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刘成;张谦;朱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活性炭 吸附 容量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活性炭是目前在水处理中尤其是饮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水处理材料之一,其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多种污染物质,确保出水水质满足水质标准要求。
前期饮用水处理中粉末活性炭的应用多集中于针对各类污染物质的应急处理方面,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亦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针对水中存在的少量致嗅物质、微量有机污染物通常也通过投加适量的粉末活性炭来予以去除。上述应用方式的共同点是粉末活性炭单次使用,从而导致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为降低粉末活性炭的使用成本,粉末活性炭的重复使用引起人们的关注,诸如利用澄清池截留粉末活性炭颗粒,从而促进其吸附容量的充分利用。而近年来超滤工艺的发展为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条件。利用超滤膜将粉末活性炭截留在反应器内,在充分利用其吸附容量后排出已近饱和的旧炭并补充新鲜的粉炭。这种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超滤截留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的方面,达到共同保障出水水质的作用,从而也成为目前超滤组合工艺中应用较多的组合之一。
目前指导粉末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参数主要有其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速率等参数。然而,针对吸附容量的测定多通过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来间接得到,但其测定结果是基于粉末活性炭单次使用条件下得到的,其对粉末活性炭单次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际应用中发现其与活性炭吸附容量的实际值相差很大,测定结果不准确,从而缺失了对粉末活性炭重复应用时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的测定方法不准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测定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测定装置,包括上部开口的主体(1)与上盖(2),所述主体(1)由底板与侧壁组成,所述主体(1)侧壁靠近底板处设有进水口(3),所述主体(1)顶部或上部设有滤膜(5),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水口(4),所述主体(1)与上盖(2)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还包括环形凸起(6),所述环形凸起(6)设于主体(1)顶部或内侧壁上,所述滤膜(5)边缘置于环形凸起(6)上,从而使滤膜更好的固定于主体(1)上;还包括滤板(8),所述滤板(8)设于滤膜(5)上,从而能够提高滤膜(5)的使用寿命;还包括环形胶垫(7),所述环形胶垫(7)设于滤板(8)上,以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磁力搅拌装置(9),所述磁力搅拌装置(9)设于主体(1)底板中部上方;从而使溶液与粉末活性炭能够充分混合,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还包括粉末活性炭刮除装置(10),所述粉末活性炭刮除装置(10)设于滤膜(5)下;从而将粉末活性炭避免在滤膜下表面积聚,使其能够保留在主体(1)内与溶液充分混合,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为了进一步降低装置生产成本,所述粉末活性炭刮除装置(10)通过连接杆(11)与磁力搅拌装置(9)连接,所述连接杆(11)固定于主体(1)上的三角形支撑架(12)上;从而利用磁力搅拌作用实现活性炭颗粒的自动刮除,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还包括挡板(13),所述挡板(13)设于主体(1)侧壁上,与主体(1)切线垂直;从而避免粉末活性炭积聚于主体(1)内壁周围,使溶液与粉末活性炭颗粒之间能够充分混合,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13)的数量为三块,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13)的数量为两块,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主体(1)与上盖(2)采用卡扣式连接或螺旋式连接,方便活性炭与滤膜的更换;所述滤膜(5)孔径为0.22-0.45μm,确保粉末活性炭被截留于主体(1)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粉末活性炭吸附容量测定装置测定结果准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用水量少、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文调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莲蓬电极的诱发电位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