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防老剂SP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6363.5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杰;葛圣才;戴泽青;周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15 | 分类号: | C07C39/15;C07C3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王清义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防老剂 sp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防老剂SP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防老剂SP的化学名称为苯乙烯化苯酚,为淡黄色粘稠液体,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氧剂,具有高效、低毒、价廉等优点。它主要用于丁苯橡胶和氯丁橡胶等的稳定剂,聚烯烃及聚甲醛等的抗氧剂,可以延缓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氧化过程,保证制品加工及应用的稳定性。
苯乙烯化苯酚的合成是在烷基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乙烯与苯酚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防老剂SP的合成是典型的烷基化反应,其反应机理是苯乙烯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碳正离子,然后碳正离子与苯酚上的苯环形成σ络合物,然后再脱去质子形成产物。此反应由于苯酚羟基的存在,其苯环上的对位活性最强,其次为邻位,间位的活性最差,生成的产物以对位与邻位的取代物为主;而且由于苯乙烯在进行烷基化反应的同时会发生聚合,主要为二聚物,然后二聚物再与苯环发生烷基化反应;另外,苯乙烯与苯酚在起始反应阶段主要为一取代物,但随着反应的进行,也会有大量的二取代物以及三取代物生成。所以此反应得到的产物是多种产物的混合物,其中二取代物的抗氧化性最强。
目前国内防老剂SP的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转化率低、产物收率低、二取代物的有效含量低、成本高等问题,传统工艺所用的酸性催化剂主要为路易斯酸型和质子酸型,其中路易斯酸型以氯化物为主,最常用的为无水三氯化铝,其特点是活性高,但有腐蚀性而且使用中能产生大量的酸雾,污染比较严重;质子酸型以氢氟酸、硫酸和磷酸为主,其特点是活性高,低价,但有腐蚀性,特别是氢氟酸、硫酸腐蚀很大,需要特殊材质的设备,而且使用后要用碱中和,其得到的副产要用吸附剂进行脱除,生产工艺比较麻烦,其整体的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防老剂SP的新方法,产物收率高,产物中的二取代物的有效含量高,并且基本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备防老剂SP的方法:向苯酚中加入固体酸催化剂SiO2-Al2O3,在100℃~140℃下滴加苯乙烯,然后再反应1~5h,即得。
其中,苯酚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0.3~0.5∶1,所述固体酸催化剂SiO2-Al2O3的用量为苯酚与苯乙烯总质量的1-6%,所述固体酸催化剂SiO2-Al2O3中氧化铝的质量含量为10~20%。催化剂中氧化铝的含量与反应的收率有直接关系,含量偏低与偏高都会使收率降低。
作为优选,本发明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苯酚与苯乙烯总质量的2~4%,此时,反应收率更佳。
本发明的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SiO2-Al2O3的制备方法为:取硅酸钠制成硅酸钠水溶液,并升温至50~60℃,缓慢加入硫酸溶液至pH值为6.0~7.0,反应1~2h,再加入硫酸铝溶液,然后滴加氨水调pH值为6.0~8.0,反应2~4h后,再进行老化、水洗、干燥、焙烧,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硅酸钠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2.4∶1~5.4∶1,在该范围内反应转化率高。
本发明中用硫酸调节硅酸钠水溶液pH值为6.0~7.0,是为了使析出氧化硅晶体。
本发明中加入硫酸铝溶液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6.0~8.0,是为了使氧化铝发生沉淀从而与氧化硅结合。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硅酸钠溶液、硫酸溶液、硫酸铝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20%,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反应充分,制得的催化剂收率高,进一步优选为10~18%,在反应充分的同时,制得的催化剂收率更高。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进行焙烧时,焙烧温度为400℃~600℃,时间为5~10h,焙烧的目的是改变催化剂的晶型,使之具有活性。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反应原料转化率达到97%以上,产品收率在95%以上,其中防老性能效果最好的二取代物的含量在55%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同时解决了传统的以硫酸或者对甲苯磺酸等液体酸为催化剂带来的设备腐蚀与工艺流程长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