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泥水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5465.5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盛云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0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泥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集成式泥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泥水分离有三种方式:一是在生物处理装置后设置沉淀池,二是生物处理装置间歇进行反应、沉淀,三是在生物处理装置内设置膜分离单元。第一种方式,由于设置了沉淀池,要增加污泥回流泵,同时生物处理装置内微生物浓度受限,反应效率不高,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差,沉淀池容易发生污泥膨胀问题,而且装置体积大,建设费用高,还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第二种方式,由于生物处理装置间歇运行,装置容积和设备利用率低,曝气系统配置功率大,水头损失大,自控要求高,滗水器价格昂贵,且污泥浓度和排水比相互制约。第三种工艺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膜造价高,膜污染容易出现,膜清洗和更换频繁,泥水分离过程必须保持一定的膜驱动压力,建设投资、能耗和运行费均高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泥水分离方式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低造价的集成式泥水分离器。该分离器安装在生物处理装置内,可使生物处理装置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和活性污泥连续自动回流,维持生物处理装置内的微生物浓度在较高水平,剩余污泥少,占地面积小,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泥水分离无需外加动力,大大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式泥水分离器安装在生物处理装置内,废水经生物处理装置反应后,进入集成式泥水分离器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泥回到生物处理装置内,清水则从集成式泥水分离器的出水管流出。集成式泥水分离器由波纹板沉淀器和弹性过滤器组成。泥水混合液先进入波纹板沉淀器的整流器下部的污泥浓集区域,对废水起到澄清作用,之后废水进入整流器上部进行整流,然后进入波纹板沉淀装置,绝大部分污泥得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依靠自身重力回流到生物处理装置内,上清液则通过滤堰流入弹性过滤器,经过滤后进入集水槽,从出水管流出,弹性过滤器的弹性滤箱利用水位的变化自动伸缩,籍以清除截留的污物,过滤器内的沉积物则通过排污管排出,运行较长时间后,弹性过滤器还可以取出清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处理出水优于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在生物处理装置内同时进行反应和泥水分离,提高了生物处理装置内的微生物浓度,从而减少了废水处理工程投资和占地面积,降低了废水处理运行费用,简化了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程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集成式泥水分离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集成式泥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集成式泥水分离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4是波纹板沉淀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5是弹性过滤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中1.生物处理装置,2.进水管,3.曝气头,4.风管,5.集成式泥水分离器,6.出水管,7.排泥管,8.波纹板沉淀器,9.弹性过滤器,10.排气管,11.排污管,12.波纹板,13.整流器,14.滤堰,15.弹性滤箱,16.集水槽,17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集成式泥水分离器安装于生物处理装置出水端上方。
如图2至图5所示,集成式泥水分离器包括波纹板沉淀器8和弹性过滤器9,所述波纹板沉淀器8设置有整流器13、波纹板12、滤堰14和排气管10,所述弹性过滤器9设置有排污管11、弹性滤箱15、集水槽16和排水管17。
本发明工作时,废水由进水管2进入生物处理装置1,由风管4和曝气头3供给氧气,经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降解后,废水由集成式泥水分离器5的下方进入集成式泥水分离器5,废水流经整流器13时首先由下部活性泥渣层进行澄清,接着经过整流后继续向上流入波纹板12所构成的“S”形通道,在重力沉降、变速、碰撞等多种机理的作用下,悬浮颗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顺着光滑的“S”形通道回到高浓度生物反应器1,清水向上流出波纹板12,通过滤堰14进入弹性过滤器9,经弹性滤箱15过滤后流入集水槽16,最后从排水管17排出。弹性过滤器9内的水位变化促使弹性滤箱15产生伸缩运动,使滤箱上截留的污物得以清除,污物沉积于弹性过滤器9底部,由排污管排出。运行较长时间后,如滤堰14和弹性滤箱15积污严重,则可拆出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盛云,未经李盛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5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