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泄流结构的自行车盘式制动卡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5294.6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关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杨楷 |
地址: | 马来西*** | 国省代码: | 马来西亚;M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自行 车盘 制动 卡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泄流结构的液压操作式自行车盘式制动卡钳。
背景技术
用于自行车和其他车辆的盘式制动组件是公知的。典型的自行车盘式制动组件包括安装于与自行车车轮一起旋转的轮毂的制动盘。在制动盘的边缘上安装卡钳,其中卡钳支承跨骑制动盘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衬块。在操作期间,一对液压操作式活塞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衬块移动,来与制动盘的相对侧摩擦接触,以使制动盘和自行车车轮停止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装置的各种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制动卡钳装置包括卡钳壳体和插塞。所述卡钳壳体包括流体腔和用于将所述插塞接纳在其中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延伸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流体腔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与从所述第一位置偏置的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壳体的外部流体连通。当所述插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流体通道是闭合的。当所述插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流体通道是开放的,以允许流体从所述流体腔流经所述流体通道,并且到达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壳体的外部。从下面的描述中将清楚另外的发明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单独地或者与上述特征及其等同物组合可以形成如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进一步发明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盘式制动组件的实施例的自行车前部的侧视图;
图2为盘式制动卡钳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卡钳的正视图;
图4为卡钳的正视图,其中保护盖已移除;
图5为沿着图4中的线5-5剖开的卡钳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流体插塞;
图6A为流体插塞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B为沿着图6A中的线6B-6B剖开的流体插塞的剖视图;
图7为卡钳的侧视图,其中所述流体插塞处于开放位置;
图8为与图5相似的卡钳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开放位置的流体插塞;
图9A为处于第一位置的流体插塞的替代实施例的与图6B相似的剖视图;以及
图9B为处于第二位置的图9A所示的流体插塞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自行车10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自行车10包括联接到前叉14以用于选择性地停止车轮16的旋转的液压操作盘式制动组件12。盘式制动组件12包括具有常规液压操作式主缸(未示出)的制动杆组件18、通过流体管道21操作性地联接到制动杆组件18的盘式制动卡钳20、以及制动盘22。盘式制动卡钳20固定地联接到自行车10的叉14,而制动盘22以公知方式固定地联接到车轮16的轮毂(未示出)。盘式制动卡钳20响应于制动杆18的操作对制动盘22施加夹持力,以停止自行车车轮16的旋转。
如图2至图4所示,盘式制动卡钳20包括卡钳壳体26,其具有用于将卡钳壳体26通过安装螺栓36和38以公知方式安装到前叉14上的对应安装凸台32和34的安装凸缘28和30。与安装凸缘30相邻地形成有流体管道联接部42,用于联接至流体管道21。活塞操作的第一制动衬块43联接到卡钳壳体26,用于在释放位置与制动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活塞操作的第二制动衬块44联接到卡钳壳体26并且设置为与第一制动器衬块43基本上平行,以在它们之间形成制动盘接纳狭槽4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动衬块43和第二制动衬块44的上部可滑动地支承在开口销形式的支承轴46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卡钳壳体26的左侧顶面52上形成有第一开口50,其中第一开口50延伸到第一位置54处的卡钳壳体26的外部。第一开口50的尺寸设置成将流体插塞58接纳在其中。软管适配器60压入配合到安装凸台62中,安装凸台62设置在第二位置66处的卡钳壳体26的正面64上,其中软管适配器60包括中心流体通道68。橡胶帽70可拆卸地联接到软管适配器60以便覆盖软管适配器60,并且盖72可拆卸地联接到卡钳壳体26的左侧以覆盖软管适配器60和帽70。如图8更清晰所示,第一开口50和软管适配器60中的流体通道68都与流体通道74流体连通,其中第一开口50形成流体通道74的一部分,并且流体通道74与常规流体腔78流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5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模块和照明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几何图形的物件孔形码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