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收发器与无线收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4199.4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古人豪;高铭璨;黄森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尚群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收发 系统 | ||
1.一种无线收发器,耦接一人工接口装置且适于接收该人工接口装置所输出的一射频信号,该人工接口装置包括一第一线圈,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收发器包括:
一控制模块,包括:
一射频接收单元,用以接收该射频信号;
一转换单元,耦接该射频接收单元,用以将该射频信号转换成符合该人工接口装置的一数据封包;以及
一电力单元;
一连接端口,一电源信号通过该连接端口供应电力给该控制模块;以及
一第二线圈,耦接该电力单元,该电力单元依据该电源信号驱动该第二线圈,以使该第二线圈以共振互感方式传输一电磁波信号至该第一线圈。
2.一种无线收发器,耦接一人工接口装置且适于接收该人工接口装置所输出的一射频信号,该人工接口装置包括一第一线圈,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收发器包括:
一第二线圈,接收该射频信号;
一控制模块,包括:
一转换单元,耦接该第二线圈,用以将该第二线圈所接收的该射频信号转换成符合该人工接口装置的一数据封包;以及
一电力单元,耦接该第二线圈;以及
一连接端口,一电源信号通过该连接端口供应电力予该控制模块,使该电力单元依据该电源信号驱动该第二线圈,以使该第二线圈以共振互感方式传输一电磁波信号至该第一线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还包括一定位单元,耦接该第二线圈,该定位单元依据该第二线圈所接收的该射频信号调整该第二线圈的一方位,以提高该第一线圈接收该电磁波信号的接收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收发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还包括多个该第二线圈与一定位单元,该多个第二线圈分别耦接该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依据该射频信号选择性地驱动该多个第二线圈其中之一,以提高该第一线圈接收该电磁波信号的接收率。
5.一种无线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线收发器,适于接收一射频信号,该无线收发器包括:
一控制模块,包括:
一射频接收单元,用以接收该射频信号;
一转换单元,耦接该射频接收单元,用以将该射频接收单元所接收的该射频信号转换成一数据封包;以及
一电力单元;
一连接端口,一电源信号通过该连接端口供应电力给该控制模块;以及
一第二线圈,耦接该电力单元,该电力单元依据该电源信号驱动该第二线圈,以使该第二线圈输出一电磁波信号;以及
一无线充电式装置,包括:
一移动检测模块,用以计算该无线充电式装置的一位移;以及
一第一线圈,耦接该移动检测模块,用以接收并转换该电磁波信号以供电予该移动检测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充电式装置还包括一电力储存单元,用以储存该第一线圈转换该电磁波信号所获得的电能,进而给该移动检测模块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充电式装置还包括一供电控制单元,耦接该电力储存单元与该第一线圈,该供电控制单元依据该电力储存单元的一储存量驱动该第一线圈,以传输一电量信号至该无线收发器,该无线收发器依据该电量信号控制该第二线圈是否输出该电磁波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圈以共振互感方式传输该电磁波信号至该第一线圈。
9.一种无线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线收发器,适于接收一射频信号,该无线收发器包括:
一第二线圈,接收该射频信号;
一控制模块,包括:
一转换单元,耦接该第二线圈,用以将该第二线圈所接收的该射频信号转换成一数据封包;以及
一电力单元,耦接该第二线圈;以及
一连接端口,一电源信号通过该连接端口供应电力给该控制模块,使该电力模块依据该电源信号驱动该第二线圈,以使该第二线圈输出一电磁波信号;以及
一无线充电式装置,包括:
一移动检测模块,用以计算该无线充电式装置的一位移;以及
一第一线圈,耦接该移动检测模块,用以接收并转换该电磁波信号以给该移动检测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1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带钢带尾堆钢的导板结构
- 下一篇:废旧印刷线路板的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