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理位置查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3305.7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刚;张福新;米述林;张斌;张珩;唐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8/08;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夏雪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理位置 查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理位置查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无线WIFI热点业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业务可以让移动终端在特定的环境,通过WIFI的方式接入到网络中,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让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得更好的网络访问速度,而费用要比3G网络的费用便宜很多。
伴随着便捷的无线网络环境,通过WI-FI获取移动终端所在的经纬度地理位置信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现在的地理位置定位主要分为GPS、WI-FI、基站(cell)等方式,其中它们的误差度递增。而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都加入了这三种定位方式,其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但是现有的三种定位方式也有三种限制:必须要能获取GPS卫星、WI-FI必须能连接外网、移动终端必须支持运营商通讯模块(WCDMA/CDMA/GMS等)。但现在随着ChinaNET等无线网络热点的大范围覆盖,如果移动终端不是注册用户,就只能连接不能上网,这样会导致定位失败,因为WI-FI定位方式是通过WI-FI热点连接服务器端,服务器通过连接标志查询到自身存储的WI-FI热点位置而生成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理位置查询方法,能够在移动终端不能通过WI-FI热点连接外网的情况下,有效获取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理位置查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可使用WI-FI的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不能通过WI-FI热点连接外网时,该移动终端保存当前连接的WI-FI热点信息;
(2)检测当前移动终端是否能通过WI-FI热点连接外网,如果不能连接,返回步骤(1),如果能够连接,继续步骤(3);
(3)移动终端提交所保存的全部WI-FI热点信息到服务器;
(4)服务器通过查询WI-FI热点地理位置库,获取移动终端提交的WI-FI热点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告知移动终端。
所述WI-FI热点信息可包括WI-FI热点的ID和该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在移动终端不能通过WI-FI热点连接外网的情况下,有效获取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使得移动终端在丢失有效连接时不会出现地理位置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移动终端获取地理位置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下面详述本发明。
WI-FI热点(简称“热点”)越来越多,在城市中更趋向于空间任何一点都能接收到至少一个热点的信号。
热点只要通电,不管它怎么加密的,都一定会向周围发射信号。信号中包含此热点全球唯一的ID。即使距离此热点比较远,无法建立连接,但还是可以侦听到它的存在。
热点一般都是很少变位置的,比较固定。
这样,虽然移动终端不能通过热点上外网,但是依然可以侦听到附近都有哪些热点,每个热点的信号强度是多少。这时就需要移动终端将每个热点的唯一ID和该热点对应的信号强度记录并保存到移动终端中。当移动终端能够与外网交换数据时,将每个热点的ID和该热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提交到网络上的服务器中,服务器根据这些信息,查询每个热点在数据库里记录的坐标,然后进行运算,就能知道移动终端的具体地理位置了,并将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告诉移动终端。容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收到的热点信号越多,定位就会越准。移动终端在同一地点收集到的热点密度越大,定位越精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