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3002.5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招妹;朱建波;王剑波;赵琴霞;戴永阳;周超炯;尹得仕;姚宇平;沈志昂;郦建国;何毓忠;潘民兴;王飞龙;郭峰;余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0/00;B01D53/64;B01D53/50;B01D53/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塔。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气处理技术,无法更加有效的脱除烟气中SO2、NOX、酸雾气溶胶、汞、NH3、PM2.5等复合污染物,它们在大气中能相互或者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也是大气灰霾现象的主要根源。目前的烟气脱硫应用最多、最有效的工艺是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另外,能使产物资源化利用的氨法脱硫工艺在近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两种烟气脱硫工艺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1)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通常采用两层或三层机械除雾器来除去烟气中的液滴,降低排烟中的含水量,但这种除雾器对微细液滴的脱除效果差,也不能脱除烟气中的微细粉尘PM2.5和重金属汞等,导致排烟中含水量、微细粉尘PM2.5以及重金属含量仍较高;2)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虽然能高效脱除烟气中的SO2,但对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SO3的脱除率却很低,在烟气排放过程中由于水分的存在和温度低等原因,SO3会凝结成酸液,对尾部烟道和烟囱造成腐蚀;3)为提高脱硫后烟气的抬升高度,在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通常配有GGH(烟气换热器),将吸收塔排出的湿饱和烟气的烟温提升到80℃以上排放,但安装GGH会带来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脱硫系统运行压降增大,并且,实践证明,烟气经过GGH加热后,烟温仍低于其酸露点,仍然会在尾部烟道和烟囱中产生新的酸凝结,腐蚀问题仍然存在;4)现有的氨法脱硫工艺普遍存在着氨耗高、气溶胶难以消除、排烟时易形成氨雾等问题,“NH3逃逸”造成的成本升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成为阻碍氨法脱硫工艺在燃煤烟气处理领域发展的绊脚石。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PM2.5这种比PM10危害更大的颗粒物已经成为控制指标,美国环保署(EPA)早在1997就在原有PM10的标准上增加了PM2.5的排放标准,并且规定PM2.5的三年平均年浓度低于15μg/m3,三年中平均99%的24h浓度低于15μg/m3;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PM2.5的年平均浓度一级标准低于15μg/m3,二级标准低于35μg/m3,24h浓度一级标准低于35μg/m3,二级标准低于75μg/m3,而现有的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电袋除尘器加湿法脱硫装置难以达到环保一级标准。另外,我国的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多采用SCR工艺,该工艺不仅存在氨逃逸,而且副反应使SO3酸雾气溶胶大量增加,而这两个方面,现有技术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对烟气中汞等重金属的控制方面,现多采用烟道中喷射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不仅使用大量的活性炭,而且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也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塔,不仅减少了装置中的除雾器级数,而且还能够脱除烟气中不同粒径的液滴、PM2.5微细粉尘及重金属汞,并捕捉烟气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各种气体粒子,如SO3、NH3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烟气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浆液池、喷淋层、机械式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器,烟气进口设置在喷淋层下方塔体上,烟气出口设置在塔体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喷淋层设有三级或者四级;根据脱硫效率需要确定级数,三级或四级为能达到最佳的脱硫效率。
优选的,所述循环浆液池连有浆液循环泵,所述浆液循环泵与喷淋层相连;回收利用浆液。
优选的,所述湿式电除尘器包括放电极、集尘极、清理集尘极上灰尘的水膜冲洗装置、为放电极供电的电控装置,所述放电极位于集尘极的上方,所述水膜冲洗装置位于放电极的上方,所述电控装置固定在塔体上;结构简单,脱出烟气中符复合染物更加有效的湿式电除尘器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尘极采用板式或管状或蜂窝状或方孔状排列;板式布置结构简单,但管状、蜂窝状或方孔状的排列方式能够增加收尘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装置
- 下一篇:智能货柜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