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粒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2908.5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7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沈希宏;程式华;曹立勇;占小登;傅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粳稻 恢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交粳稻遗传育种领域,具体地,涉及长粒型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亚洲栽培稻有籼稻粳稻两个亚种,典型粳稻多数为短粒圆粒(稻米粒长5.0-5.5mm),有少量长粒型粳稻资源,但没有恢复能力。迄今为止,杂交粳稻育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恢复系其恢复基因来源于籼稻,均为短粒圆粒(稻米粒长5.0-5.5mm)类型,使目前杂交粳稻不具备市场欢迎的长粒外观和品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杂交粳稻的生产发展。在此背景下,发明一种长粒粳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能够显著改进现有杂交粳稻恢复系的外观和市场品质,创制长粒型杂交粳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粒杂交粳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它能够改良现有粳稻恢复系的外观和市场品质,选育长粒型杂交粳稻品种,并将其用于杂交粳稻的制种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粒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长粒型水稻资源材料,作为粒型性状基因的供体亲本;
(2)将携带长粒型基因的供体亲本与传统圆粒型粳稻恢复系杂交;
(3)在杂交分离后代中,初步选择稻米粒长≥6.5mm以上的单株收获种子;
(4)用步骤(3)中获得的长粒粳稻材料与粳稻不育系测交,测定其恢复性,选择其中恢复能力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长粒型水稻资源材料为长粒的粳稻、籼稻、爪哇稻或野生稻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长粒型水稻资源材料的粒长≥6.5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传统圆粒型粳稻恢复系为稻米粒长5.0-5.5mm的传统圆粒型粳稻恢复系;或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并在产量、品质、抗性、农艺性状上具有优点,稻米粒长5.0-5.5mm的传统圆粒粳稻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经初步选择获得的长粒粳稻材料可再与携带长粒型基因的供体亲本回交1-2次,在其分离后代中,进一步选择稻米粒长≥6.5mm以上的单株收获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经初步选择获得的长粒粳稻材料可再与具有其他优异性状的材料进行复交或进行复交及回交,使其他有利基因与长粒性状聚合,再从其分离后代中进一步选择稻米粒长≥6.5mm以上的单株收获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其他优异性状的材料为粳稻、籼稻、爪哇稻或野生稻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后代均为F2-F5代。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粳稻不育系为滇I型、BT型、印水型和/或野败型。
进一步地,重复步骤(4)进一步验证其恢复性和农艺性状,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长粒粳稻恢复系。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作为亲本,采用杂交、复交、回交或其组合等多种育种方法选育长粒杂交粳稻恢复系,再通过测交准确地验证其恢复能力。本发明的选育方法适用于对现有粳稻恢复系进行粒型改良,创制长粒型杂交粳稻,改传统5.0-5.5mm的圆粒型为≥6.5mm的长粒型,显著改进稻米外观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长粒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长粒型水稻资源材料,作为粒型性状基因的供体亲本;
(2)将携带长粒型基因的供体亲本与传统圆粒粳稻恢复系杂交、回交、复交,使长粒型基因、恢复基因与其他有利基因重组;
(3)在几种杂交方式的分离后代F2-F5,选择稻米粒长≥6.5mm以上的单株收获种子;
(4)用步骤(3)中获得的长粒粳稻材料与粳稻不育系测交,测定其恢复性,选择其中恢复能力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
(5)重复步骤(4)验证其恢复性和农艺性状,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长粒粳稻恢复系。
上述步骤(1)中的长粒型水稻资源材料为长粒的粳稻、籼稻、爪哇稻或野生稻材料;
上述步骤(2)中的传统圆粒粳稻恢复系为稻米粒长5.0-5.5mm的传统圆粒型粳稻恢复系;或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并在产量、品质、抗性、农艺性状上具有优点、稻米粒长5.0-5.5mm的传统圆粒粳稻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