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风机蜗壳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2499.9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杰;邹建煌;曹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风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的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蜗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风机蜗壳,均是按照阿基米德螺线设计或者对数螺线进行设计,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和导流圈的几何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对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和导流圈的几何中心轴线进行同心设计,这属于传统的设计思路。传统设计思路未考虑壳体的空间限制,蜗壳型线完全根据风叶轮出口风速分布进行设计,即气流与蜗壳的内壁面碰撞可能性小,无需采用偏心设计思路。
由于空调、小家电等电器设备的壳体空间有限,无法完全按照传统的风机理论绘制阿基米德螺线或者对数螺线来设计蜗壳的型线,所以会造成蜗壳的设计与扩压腔的风叶轮出口附近的风速不匹配。如果扩压腔的风叶轮出口附近的风速大小和方向与整个蜗壳设计不匹配,就会造成气流与蜗壳的内壁面发生碰撞,导致能量损失,并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止气流与蜗壳内壁面发生碰撞、使能量不被损失、不产生噪声的离心风机蜗壳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述离心风机蜗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风机蜗壳,包括以阿基米德螺线或对数螺线设计的蜗壳本体、与蜗壳本体连接的扩压腔和设于蜗壳本体内部的离心风叶轮,所述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相对于所述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偏心设置,使得所述离心风叶轮与所述扩压腔内壁的距离D1扩大。
本技术方案是保证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与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L不在同一直线上,可理解为将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沿扩压腔内壁的方向移动,或者理解为将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沿远离扩压腔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离心风叶轮与扩压腔内壁的距离D1,促使主流气流更加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扩压腔的扩压口,减少对主流气流的阻碍,从而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降低风机风道的摩擦噪声,从而实现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提升风量、降低噪声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与所述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的距离B的范围为0mm<B≤20mm。此范围内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最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压腔的直径沿其扩压口的方向逐步增大。目的是使排风更加顺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离心风机蜗壳还包括设于所述蜗壳本体表面的导流圈,该导流圈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位于同一直线上。目的是保证能很好地吸入空气。
本发明所述离心风机蜗壳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风机蜗壳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与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进行相对偏移,使得所述离心风叶轮与所述扩压腔内壁的距离D1扩大到D2,其中,D1<D2。
将离心风叶轮与扩压腔内壁的距离D1增加到D2后,促使主流气流更加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扩压腔的扩压口,减少对主流气流的阻碍,从而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降低风机风道的摩擦噪声,从而实现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提升风量、降低噪声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相对于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偏移B的距离,其中,0mm<B≤20mm。
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以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上的任一点为原点设定一偏移基准射线X,该偏移基准射线X与扩压腔的开口方向所在的直线垂直相交,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的偏移方向与偏移基准射线X的夹角为A,其中,0°≤A<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相对于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偏移B的距离,其中,0mm<B≤20mm。
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以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O为原点设定一偏移基准射线X′,该偏移基准射线X′与扩压腔的开口方向所在的直线垂直且不相交,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L的偏移方向与偏移基准射线X′的夹角为A′,其中,0°≤A′<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根据离心风机出口风速的分布情况更为合理布置气流扩压空间,促使主流气流更加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扩压腔的扩压口;
2)减少了对主流气流的阻碍,从而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降低风机风道的摩擦噪声;
3)实现了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提升风量、降低噪声的目的;
4)提升了风机产生的风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噪声的液压负载模拟装置
- 下一篇:循环排风自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