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语言的变电站端与调度端模型协调共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2126.1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国;高志远;杨胜春;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语言 变电站 调度 模型 协调 共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E语言的变电站端与调度端模型协调共享方法。
背景技术
统一的信息模型,是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可是当前在变电站模型描述方面,变电站当地和调度端所采用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变电站端所遵循的是IEC 61850模型,调度端所遵循的是IEC 61970/IEC 61968 CIM模型。这种不一致导致了电网模型的分割孤立、重复建模等问题,限制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EC TC57)也非常重视此问题,但目前还未见直接建立统一的标准模型的计划。国内外许多电力科研机构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1、统一语义模型方案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等科研机构陆续有科研项目进行了统一语义模型的研究,意图使IEC 61850模型和IEC 61970CIM模型可以实现语义级别的互相理解,从而实现无损地转化为等效的对方标准格式模型。
这种方案的主要缺点包括:工作量巨大,要实际颁布为国际标准还有待时日;对原IEC 61970、IEC 61850标准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还需要稍有改变;虽然理论上可以保证无损转换,但是从现在电网模型应用情况看,这种转换的效率不会太高,并且转换为IEC 61970标准中所规定的CIM/XML模型后实际应用效率也不高。
2、直接统一模型方案
部分研究机构提出了直接对IEC 61850模型和IEC 61970 CIM模型进行统一,在已有两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模型,让变电站和调度端应用都基于同样的统一模型,从而解决双方模型协调的问题。例如2006年左右ABB公司为了实现其对未来电力系统位置透明(Location Transparency)应用的支持,对61850和61970的关键差异做了比较研究,并给出了合并2个标准的初步设想。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的UCIM统一模型方案也是这种思路。
这种方案的缺点包括:对于现有标准IEC 61960、IEC 61850都需要改变,而且改动量很大;整个模型规模也非常大;相对于新的统一模型标准,现存的大多数系统成为非标准的实现,已有的投资得不到保证。
3、模型直接映射方案
还有部分研究机构提出了从一种模型等效映射到另一种模型的方案。其基本思想在于:在对现有标准改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实现从一种体系下的模型直接映射到另一种体系下的等效模型(主要是从IEC 61850标准规定的SCL模型映射到IEC 61970标准规定的CIM/XML模型)。
这种方案的缺点包括:转化的效率不高,由于CIM/XML模型描述本身的复杂性,从SCL模型映射到CIM/XML模型的方法和过程也相当复杂;从已有的一些应用实践来看,转换为CIM/XML模型后实际应用效率也不高。
4、无缝通信方案
还有部分研究机构提出了使用代理技术实现变电站端与调度端的无缝通信。这种方案在第一版IEC61850-7-1的附录D就已经提出,部分研究机构对此也进行了深化研究。
这种方案兼顾了通信规约的处理,超出了本申请所针对的范围,但在其中模型协调部分,其实质等于模型直接映射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语言的变电站端与调度端模型协调共享方法,能够实现变电站端与调度端的电网模型共享,避免了调度端与变电站端重复、分割、孤立的建模问题;而且在国际标准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颁布的企标之间,实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的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语言的变电站端与调度端模型协调共享方法,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进行SCD模型描述文件到E语言模型文件的转换和传输,其改进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产生SCD模型描述文件;
(2).读取SCD文件,并对SCD文件进行解析;
(3).根据所读取到的SCD文件信息,构造E语言模型文件;
(4).对E语言模型文件进行模型校验,把通过校验的E语言模型文件传输到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内的E语言模型文件导入工具导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否则进入步骤5;
(5).对校验不通过的E语言模型文件进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换组网图形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节点
- 下一篇:一种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