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886.7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应林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鲍子玉 |
地址: | 651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榆黄菇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榆黄菇,别名金顶侧耳,它是东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据分析,子实体干物质含粗蛋白25~30%,粗脂肪2~2.2%,碳水化合物51~63%,粗纤维2.8~4%,灰分3.7~5.1%,含多种安基酸,含有多糖类,类固醇,酯类、脂肪类化合物质,均有生理活性,具有较好的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平喘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榆黄菇为典型的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在6~36℃之间,最适合23~27℃温度,温度越低生长越慢,高于28℃生长会变慢,且不健壮,菌丝不耐高温,超过40℃短时间内即可死亡,有资料显示低温可在零下30℃可菌丝存活,子实体发育温度在12~30℃,最适合18~26℃之间,培养料水份含量在60~70%之间,少于5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将受阻。菌丝生长要求的湿度不太明显,但出菇湿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菌丝生长不需光线,子实体生长就需要适当的散射光,光线直照子实体,且菇会成黄红色,没有光线,黑暗菇房菇就成白色,恰当的散射光,菇即为一种鲜艳的金黄色。榆黄菇为好气性菌类,通风透气不好,在出菇期会增加菇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高,会形成菇房有死菇和奇型菇出现,进入菇房会闻到一股闷鼻味。榆黄菇喜偏酸性生长环境,菌丝在pH值3~9之间都能生长,pH值过高或过低初生菌丝都比较弱生长慢。
目前,种植榆黄菇的方法经过取母种、获取栽培种、选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出菇几个步骤,可出菇3~4潮,前1~2次70%出菇率,第3次到第4次的出菇率可为100%,第4次以后榆黄菇的质量大大降低。
因此,发明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菇率高、种植范围广的榆黄菇的种植方法。
一种榆黄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种的获取:取榆黄菇在混合液中进行培养得到母种,混合液包括马铃薯、水、麦麸、庶糖以及琼脂;
(2)栽培种的获取:将母种在接种箱或者接种室中进行接种,在培养料中培养后得到栽培种;
(3)选配料:选用农作物的桔杆、各种没有刺鼻味的杂木屑、植物蛋白或者肥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配料;
(4)拌料:将选作配料的混合物加水搅拌均匀,得到培养料;
(5)装袋灭菌:将培养料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装袋,得到榆黄菇菌袋,将榆黄菇菌袋进行灭菌;
(6)接种:将榆黄菇菌袋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7)第一阶段出菇:接种后的榆黄菇菌袋出菇3~4次;
(8)第一脱袋覆土:将第一阶段出菇3次的榆黄菇菌袋进行脱袋,再经双层码齐、挤紧、室内埋土;
(9)第二阶段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第二阶段出菇。或者(7)第二脱袋覆土:将经过接种的榆黄菇菌袋脱袋后,再经挤紧、单层,室外埋土;
(8)出菇:埋土后的榆黄菇菌出菇。
优选的,混合液包括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麦麸20克、庶糖10克以及琼脂15~20克。
优选的,栽培种的获取中的培养料为苦乔仔12公斤、细阔叶木屑3公斤、麦麸2公斤以及石灰1两或者阔叶木屑80%、麦麸玉米面各10%、加糖、石膏粉总1%。
优选的,配料为木屑70%、包谷芯20%、草粉5%、包谷面5%、普钙1%以及石灰1.5%或者棉仔壳30%、花生壳20%、米糠10%、麦麸10%、木屑30%、石灰1%以及白糖1%。
优选的,装袋灭菌中的灭菌具体为将装好袋的袋子在蒸料灶中进行常压下100℃灭菌10~13个小时。
优选的,装袋过程中的袋子为23.5㎝宽、45㎝长的聚乙稀袋子装袋。
优选的,接种过程为将榆黄菇菌袋在接种室冷确后,在常温(20℃左右)下无菌空间消毒后接种。
优选的,第一阶段出菇为菌丝将长满榆黄菇菌袋,整个榆黄菇菌袋就形成一个白色的、实实的、捏不软的出菇榆黄菇菌袋,榆黄菇采完一次后,消除培养料面死菇老根,停止喷水3天,待榆黄菇菌丝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出菇管理。
优选的,室内埋土过程中土质含沙量低、土厚2㎝、pH值为5~8。
优选的,室外埋土过程中土质不含沙石、土厚2~5㎝、pH值为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应林,未经杨应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度可调的电动轮椅
- 下一篇:一种浪涌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