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416.0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希才;柳凤玉;刘绍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0675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珊瑚 猴头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珊瑚状猴头菌。
背景技术
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又名松花蘑、玉髯等,其子实体肉质,通常有数个软而韧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因此称为珊瑚状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可食用,其味鲜美,营养丰富;亦能助消化、治胃溃疡以及有滋补强身、治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等,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珊瑚状猴头菌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珊瑚状猴头菌夏秋季生于白桦栎、冷杉、云杉、柞木等枯木、倒木上。珊瑚状猴头菌通常为野生,现在已难以寻觅,因此需要驯化野生珊瑚状猴头菌进行人工栽培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现在已有人工驯化栽培的珊瑚状猴头菌,生物学效率为40%左右[范宇光等,中国食用菌,2010.29(4),10-11]。专利《食用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专利号为:ZL200810051349.2)也公开了一种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但是其生物转化率低,因此仍需人工驯化新的珊瑚状猴头菌,以便在产量、品质上做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珊瑚状猴头菌。
本发明一种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菌株雪玉松茸,已于2012年03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06。
本发明珊瑚状猴头菌菌株雪玉松茸的分离驯化过程:
2009年本发明人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柳溪乡辽河源头的山林中采集野生食用菌品种,宿主为野生腐朽的柞木,通过组织分离和寄主柞木内菌丝分离两种方法获得菌株样本16个,然后通过对试管中菌丝的农艺性状对比筛选,确定4个菌株用作进一步品种选育的出发菌株。再采用系统选育方法对4个野生菌株进行选育,设计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包括培养基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光照条件、酸碱度条件等,从中筛选出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健壮的菌株,再进行抗病抗杂菌能力试验,最终确定一个菌株,命名为雪玉松茸。
雪玉松茸的形态特征及分类鉴定:雪玉松茸子实体呈花椰菜状,新鲜时白色或淡黄色,干时淡褐色至锈褐色,直径7-30cm,由基部连续数次分枝,最后分枝纤细,形成一个疏散的菌丛;菌肉白色,菌刺分布于分枝全长,刺长1-5mm,悬垂于小枝的下侧;孢子银白色或无色,直径4-5.5μm,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见图1)。经与《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戴玉成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中有关珊瑚状猴头菌的分类特征和《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处版社.2000年)中珊瑚状猴头菌的照片对比,确定雪玉松茸在分类上属于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
雪玉松茸的生长发育条件:在合适培养基上,在25℃培养,10~12天菌丝可长满20×200mm试管斜面,菌丝灰白,在培养基表面匍匐生长,无菌索。在菌袋中,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优选为25℃,菌丝长满袋后的后熟期为10~12天,子实体呈花椰菜状,出菇温度为18~24℃,若低于14℃或高于25℃子实体完全停止出菇,出菇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雪玉松茸适宜代料栽培。
与《食用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专利号为:ZL200810051349.2)公开的珊瑚状猴头菌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76)对比,雪玉松茸的区别为:(1)雪玉松茸菌丝无菌索,而CGMCC No.2376菌丝有菌索;(2)、雪玉松茸子实体新鲜时呈白色或淡黄色,而CGMCC No.2376子实体新鲜时是雪白的;(3)、雪玉松茸子实体呈花椰菜状,而CGMCC No.2376子实体呈雾松树挂状,因此,雪玉松茸与CGMCC No.2376是不同的菌株。
雪玉松茸的酯酶同工酶电泳鉴定,鉴定方法参考农业行业标准《NY/T1097-2006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酯酶同工酶电泳法》。结果(见图2)雪玉松茸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有3条,迁移率分别是0.50、0.65、0.75。
从以上形态特征及其他特征可知,雪玉松茸属于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且与现有的珊瑚状猴头菌菌株不同,是一个新菌株。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