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9334.6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陶亮;刘恩孝;李红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奥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自动化 控制 营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和营运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炭行业由于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再加上2000年左右煤炭行业形势不景气,信息化方面投资较少,造成以往煤炭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大量“信息孤岛”出现,致使无法通过信息化的集成作用支撑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从而导致煤炭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低下;煤炭行业和其它制造行业不同,在信息化方面面临更复杂的问题,所要关注的不仅仅停留在例如物流等一般企业所重视的几个方面上,还要关注生产的协调、组织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如果采取其它行业信息化的模式来建设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显然不切实际;在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建设标准,而且各个煤炭集团之间规模、构成单元、管理方式以及发展现状都存在很大的不同,造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施过程、目标千差万别,不具备可移植性和可参考性。
煤矿在2000年以来一直是以“全矿井自动化”为核心来建设,主要面对安全、生产这个环节,而且以信息的集成为建设主流,对数据的挖掘、系统之间的的联动所做的工作不多。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自动化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扩展,数字矿山、智能矿山正逐渐向我们走来。煤矿综合自动化的不断完善加上整个矿井的空间测量信息数字化、三维化,在与整个煤矿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后,就是我们目前“数字化矿山”的内涵。
但数字化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达成目的的中间手段,数字化是为了最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矿山”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智能化矿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的挖掘技术,将各类专家的专业解决方案、专业思想,形成可重复执行的软件模块,将“数字化矿山”的各类信息经过各类专家分析系统的分析决策,形成可以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及运营管理的专家意见,为煤矿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包括专家分析系统、控制中心、运行管理中心、矿用监控数据中心、矿用空间数据中心、矿用管理数据中心;专家分析系统、控制中心、运行管理中心、矿用监控数据中心、矿用空间数据中心、矿用管理数据中心通过千兆工业以太环网互连,专家分析系统通过控制中心读取矿用监控数据中心、矿用空间数据中心、矿用管理数据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经专家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或操作员下达的指令,再通过控制中心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各子系统采集数据后,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系统分析处理后存储到矿用空间数据中心,矿用空间数据中心为专家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运行管理中心读取矿用监控数据中心、矿用空间数据中心、矿用管理数据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经专家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或操作员下达的指令,再通过煤矿管理系统对运销、财务、成本、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所述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其子系统包括安全生产子系统和空间数据平台子系统;其中,全生产子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无轨胶轮车监控系统、水源井控制系统、综采工作面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束管监测系统、数字工业电视系统、矿压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系统、产量监控系统、矿井IP广播系统、矿井调度通讯系统、矿井无线通讯系统、行政通讯系统、永久性避难硐室、瓦斯地质预测与编译图系统、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大屏幕显示系统;空间数据平台子系统包括通风网络解算分析、供电系统事故跟踪分析、矿井管网分析、透水淹没分析、井下火灾模拟与应用分析、地测管理和避灾路线系统。
所述全矿井自动化控制和营运系统,其煤矿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运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思想
方案采用整体按照“智能化矿山”的架构来规划,保证技术先进、信息畅通、控制、指挥灵活、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强,并结合现状来分步实施。项目建设严格遵循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原则,在建立“智能化矿山”各部分时并制定相关的数据交互规范,并为后期各子系统建设提供相应的规范要求。
系统建设最终效果表现如下:
1、规划内的安全生产子系统做到“无人值守”,为煤矿实现“减人提效”。
2、各子系统采用共用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避免一套系统一条通道,实现“传输融合”。
3、系统采用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编码,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奥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奥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动的变换位置的可编程柱状锁
- 下一篇: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