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7273.X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蒋业林;陈华良;徐宁;姚海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37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温室 养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玉中华鳌的养殖水平我省以至全国都仍停留在驯养阶段还没有在饲养条件下完成它整个生命周期。即孵化出的幼体,经过池塘人工养殖达到性成熟个体,可以作为种鳖,当前的情况是把野生中华鳖收集暂养起来生蛋或者搜狗野生中华鳖所生的卵,用电或者太阳能孵化成幼体经过饲养达到3壳左右,再转给专业户进行饲养。
驯养与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是野生动物转化成家养动物程度不同的阶段,驯养容易,驯化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一蹴而就。中华鳖养殖还存在许多疑难的问题,首先野生转化为家养,带来三个重大的改变:1,由动态的自然生态条件转为静态的养殖条件;2,由散居型转为群居型;由自由觅食转为人工投喂。这就必然引起剧烈反应。因此中华鳖的养殖水平还很低,没有适合大规模和驯化后循环饲养的科学养殖方法,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养殖周期短、可以自产种鳖,无需野生种鳖的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养殖,
(1),鳖蛋孵化,8月~10月份,鳖蛋在磁石结合海棉上孵化45天,孵化湿度为8%,孵化温度为30°;
(2),温室育苗,将刚孵化出的幼苗放在温室鳖池内一直育养到下一年的4月份,温室鳖池水温控制在30°±1°,4月到5月份将鳖转移到过渡温室鳖池进行饲养;
(3),5月份,当温室内的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时,选择体色好,个头大的鳖作为后备种鳖放进种鳖后背鳖池进行饲养1年,第二年母鳖产的卵可以使用,采用自然受体,种鳖中母鳖的数量与公鳖的数量比为8:1进行,其余的放进外部鳖池内一直饲养到10月份,然后可以捕捉上市。
所述的鳖蛋孵化时期可以施行人工降温,将温度降到26°。
所述的稚鳖放养放养前冲洗净温室鳖池,用生石灰150毫克/升~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泼洒消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实现鳖养殖的驯化,包括种鳖,鳖蛋全部实现自产,方便了养殖,节约了成本,利于大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中华鳖温室养殖技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养殖,
(1),鳖蛋孵化,8月~10月份,鳖蛋在磁石结合海棉上孵化45天,孵化湿度为8%,孵化温度为30°;
(2),温室育苗,将刚孵化出的幼苗放在温室鳖池内一直育养到下一年的4月份,温室鳖池水温控制在30°±1°,4月到5月份将鳖转移到过渡温室鳖池进行饲养;
(3),5月份,当温室内的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时,选择体色好,个头大的鳖作为后备种鳖放进种鳖后背鳖池进行饲养1年,第二年母鳖产的卵可以使用,采用自然受体,种鳖中母鳖的数量与公鳖的数量比为8:1进行,其余的放进外部鳖池内一直饲养到10月份,然后可以捕捉上市。
鳖蛋孵化时期可以施行人工降温,将温度降到26°。稚鳖放养放养前冲洗净温室鳖池,用生石灰150毫克/升~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泼洒消毒。鳖在过渡温室鳖池内会发生变色,由黑色逐渐变为淡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