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7074.9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存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存奎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F16C11/12;F16C11/10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黄伟丹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连接件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连接件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连接,特别是两物体呈角度连接时均会用到连接件,因而连接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物品的连接、汽车座椅的连接和管路之间的连接等。现有的连接件的连接角度是固定,不可改变的,并且一般为直线连接或直角连接,经连接件连接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可更改,因此现有的连接件不够人性化,使用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可以变换连接角度,更加人性化的连接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连接件,包括有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所述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上分别设有左连接头和右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头的连接面均布有凹槽,所述右连接头的连接面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左连接头上设有螺栓,所述右连接头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过通孔与螺母连接。
所述左连接头的凹槽和右连接头的凸起均为齿状。
所述螺栓外套设有弹簧。
所述右连接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右连接头上开设有锁紧槽,所述安装孔与锁紧槽相通。
所述左连接头包括有锁套和锁体,所述螺栓设置在锁体上,所述凹槽设置在锁套上,且所述锁套和锁体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锁套套于锁体外,且两个安装孔相通。
本发明的左连接头上均布有凹槽,左、右连接头在连接时,右连接头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将其连接面的凸起置于左连接头上的凹槽内,而后再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不仅可以随意的选择角度连接,而且由于两者的横向和纵向均被锁紧,因此连接十分牢固,左、右连接头不会相对滑动;所述凹槽和凸起均为齿状,这样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使左、右连接头两者之间的角度变化更细微,选择更多;所述螺栓外套设的弹簧,在左、右连接头连接时,弹簧处于受压状态,当螺母拆卸后,弹簧复位,使左、右连接头自动分离。所述螺栓与螺母连接时,右连接头上的锁紧槽被挤压,从而使右连接体上的安装孔缩小,如此便将安装孔内的物体锁紧,松开后,安装孔变大,物体又处于自由状态;所述左连接头的锁套和锁体配合,即将物体置于安装孔,螺栓和螺母连接时,锁体紧贴右连接头,从而使得锁套和锁体上的安装孔产生错位,从而缩小了两个安装孔的交集位置,如此便是实现将物体锁紧,松开后,物体便又处于自由状态,由此可见,物体的安装位置可以任意改变,任何一个方位均可以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物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2,实施例一,该种连接件,包括有左连接1体和右连接体6,所述左连接体1和右连接体6上分别设有左连接头2和右连接头5,所述左连接头2的连接面均布有凹槽3,所述右连接头5的连接面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4,所述凸起4置于凹槽3内使左连接头2和右连接头5紧密贴合,两者不会横向滑动;所述左连接头的凹槽3和右连接头的凸起4均为齿状,参照附图,这样左连接头2和右连接头5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选择性更大,可以更加细微地调整两者之间的角度;所述左连接头2上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外套设有弹簧9,所述右连接头5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7穿过通孔与螺母8连接,由于左、右连接头不会横向滑动,再由螺栓7与螺母8连接,使得左、右连接体的纵向不会移动,如此连接十分牢固,不易松动。使用时将两物体之间的位置确定好,然后将物体分别安装在左连接体1和右连接体6上,将右连接头上的凸起4置于左连接头上的凹槽3内,并使螺栓7穿过通孔与螺母8连接,如此安装完成,此时弹簧9置于左连接头2和右连接头5之间,处于受压状态;当松开螺母8后,弹簧9复位,将左、右连接头纵向分离,这样更加方便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存奎,未经李存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