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阴极专用的双极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6853.7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3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雷一杰;顾军;李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阴极 专用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阴极专用的双极板。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是将氢气和氧气或空气在发生电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电能予以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技术。由于其功率密度大、工作温度低、电池结构简单、对压力变化不敏感等特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产品也逐渐进入市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为质子交换膜(电解质膜),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系列全氟磺酸膜。膜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为电解质提供氢离子通道,另一方面为隔膜隔离两极反应气体。对膜进行离子和水传输性能的优化及适当的水管理,是保证电池性能的关键。
在隔膜的两侧,各有一层催化层。催化剂主要是由碳载铂(Pt/C)组成,在催化层中再加入Nafion溶液,以增加质子传导性能以及催化层与电解质的接触性能。催化层是燃料电池气体区域。
在催化层的两侧,各有一层气体扩散层,主要作用是作为催化层的支撑体、电池内部的导电、气体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反应产物的排出等。目前,扩散层的材料主要是碳纸、碳布或者金属网。扩散层的孔隙率、疏水特性、厚度以及组分对燃料电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扩散层的这几个变量都是互相关联地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孔隙率大有利于气体的扩散,可是过大则气体分布不均、容易发生堵水现象。一般来说疏水性高较好,可是过高就会使孔分布不均、加工成本过高。电解质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共同组成膜电极(膜电极,MEA)。
在膜电极的两侧,各有一块双极板,其作用是电流收集和传送、气体分布以及热管理。目前主要用石墨为材料,由于石墨的脆性,不能做得很薄,增加了电堆的重量和体积,其价格高、密度大。所以各研究者也在寻求石墨的替代品,比如导电塑料、不锈钢等。在双极板贴紧膜电极的一侧刻有气体流道,目的是使反应气体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电极表面。气体流道的形状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蛇行流道(见美国专利号6099984)。在双极板上还必须有气体输入通道,燃料电池外部反应气体通过气体输入通道,均匀分流到每个单电池的双极板;电池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尾气要从各自的单电池进入气体排出通道,最终排到燃料电池外部,或者再次通过气体输入通道进入双极板的流道进行循环利用而参与反应。
一般的燃料电池,必须有一个压缩机(或空气泵、轴流风扇、离心风机)对燃料电池的阴极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氧气(或空气)。针对液体冷却系统,需要一个水泵为燃料电池的冷却提供必须的冷却液体;而针对空气冷却系统,需要一个空气压缩机(或空气泵、轴流风扇、离心风机)为燃料电池的冷却提供必须的冷却空气。由于流体系统复杂,机械部件多而故障率高,造成电池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使用现有的双极板时,燃料电池需要同时装备提供反应气体的压缩机和冷却介质的水泵或气泵,提供一种即可实现传输反应气体,同时又可散热的燃料电池阴极专用双极板。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料电池阴极专用的双极板,在该双极板的一面设有气体流道,在其背面设有散热流道,散热流道的开口和气体流道的开口均设在与该面垂直的一个端面,在散热流道的开口处和气体流道的开口处均设有截流器,使散热流道的开口总面积与气体流道的开口总面积之比为(100~200):1。
进一步,所述散热流道为直通型、蛇型或波浪型。
进一步,所述气体流道为直通型、蛇型或波浪型。
进一步,所述截流器为一挡板。
另一种燃料电池阴极专用的双极板,在该双极板的一面设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通过双极板上的通孔与双极板的背面相通,使进入散热流道的气体一部分经通孔输送至双极板的背面,另一部分顺着散热流道排出。
进一步,所述背面为平面。
进一步,所述背面刻有气体流道,气体流道通过双极板上的通孔与散热流道相通。
进一步,在散热流道的开口处设有截流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散热流道入口与气体流道入口处于同一端面,或者采用由散热流道进气再由双极板上的通孔向反应面供气,从而只需要使用一台压缩机,即可实现向双极板散热面和反应面提供气体。简化燃料电池系统,减小电池体积和重量,增大燃料电池的体积比功率和重量比功率,并降低机械部件的故障率,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尤其是适用于便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双极板流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双极板的散热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方便存放的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