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注塑机的合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127.5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项福保;张允升;徐定俊;徐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4 | 分类号: | B29C4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55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注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合模机构是注塑机的重要机构,也为了完成注塑过程的关键装置,主要实现模具的开模、合模。现有技术的合模机构,一般包括合模油缸、肘杆机构、后模板、动模板、前模板、拉杆和模具,所述的后模板和前模板固定于拉杆的两端,所述的合模油缸固定于后模板上,合模油缸的活塞端与肘杆机构连接用以驱动肘杆机构,所述的模具设置在动模板与前模板之间并套于拉杆之上,动模板处还设有顶出油缸用于模具的脱模。合模机构机构工作时,先定位好前后模板的位置,采用合模油缸驱动肘杆机构动作,从而带动动模板前进,实现模具合模,合模动作完全依靠合模油缸的推力,同时在注塑时也需要保持这个推力,此时肘杆机构接近被拉直,并使肘杆与拉杆之间产生弹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锁模力,产生如此大的锁模力是以自身磨损为代价的,由于合模机构磨损大,从而降低了合模机构的使用寿命,而实际上要保持模具的合模状态并不需要如此大的锁模力,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也增大了能源的消耗,也给脱模带来了不便。目前也有采用二板式合模机构相比少了后模板,故称之为二板机,由于没有后模板,一般采用锁紧油缸和锁紧螺母配合以代替肘杆机构,然后在锁紧螺母与动模板之间设置锁模油缸用以对模具产生锁模力。现有技术的二板式合模机构同样需要油缸产生较大的锁模力,然而采用油缸锁模不仅耗能大,磨损也大,而且锁模力分布不均匀,影响制品质量,也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机构磨损、使用寿命长且耗能少的用于注塑机的合模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用于注塑机的合模机构,包括移模机构、动模板、前模板、拉杆和模具,所述的模具设置在动模板与前模板之间并套于拉杆之上,动模板处设有用于模具脱模的顶出油缸,所述的移模机构与动模板连接;所述的合模机构还包括气囊组件,所述的气囊组件设于模具与前模板之间,所述的气囊组件上设有充气孔。
采用以上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结构,在模具与前模板之间设有气囊组件,合模时,使移模机构工作,从而带动动模板朝前模板方向运动,此时模具并未完全合上,模具的两部分之间还留有间隙,为气囊组件进一步发挥合模作用预留空间,此时移动机构将动模板固定,通过充气孔往气囊组件中充气,随着充气过程的进行,气囊内的气压逐渐增大,从而推动设于前模板处模具向左合模,直至完全合模,在此过程中,气囊内的压力从0增加到10MPa,最后的合模过程,移模机构无需耗费大量的能量,锁模力几乎只由气囊产生的推力构成,大大降低了移动机构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能耗;待注塑完成之后,需要脱模时,将气囊组件中的气放掉,此时动模板和前模板之间便留有空隙,操作顶出油缸将模具顶出,脱模非常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移模机构包括合模油缸和肘杆机构,合模油缸的活塞端与肘杆机构连接,所述的肘杆机构与动模板连接,采用该设计,可由合模油缸驱动肘杆机构,肘杆机构推动动模板移动,待肘杆机构伸直后,模具并未完全合上,即模具两部分之间还留有间隙,此时再采用气囊组件产生锁模力,使模具完全合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移模机构包括快速油缸、锁紧螺母和用于固定锁紧螺母的锁紧油缸,所述的快速油缸的活塞端与动模板连接,所述的锁紧螺母套于拉杆上,所述的锁紧油缸的活塞端顶在锁紧螺母上,该设计适用于二板式合模机构,由快速油缸完成动模板的移动,再由锁紧螺母和锁紧油缸对动模板限位。
作为改进,气囊组件为环状,所述的充气孔有若干个,若干个充气孔均匀排列在于气囊组件上,这样可以保证模具的受力均匀,提高注塑产品的质量。
作为改进,在模具与前模板之间设有充气通道,所述的充气通道与气囊组件的充气孔一一对应连通,对气囊组件进行充气可以有多种方案,在该位置内预设充气通道可以避免额外增设零部件,同时提高了充气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气囊组件的气压在0-10MPa之间变化,气囊组件不宜太小,然而过大的气压也可能会导致气囊组件变形等故障,故本方案将其气压限定在一较佳的范围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的气囊组件与前模板之间设有气囊垫板,可以有效地保护气囊组件,同时对气囊也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作为改进,移模机构完成移模动作之后,模具的两部分之间仍有21mm的间隙,该数值范围的设计是综合气囊的性能等因素得出的,使合模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