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捕鱼笼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5938.3 申请日: 2012-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2630653A 公开(公告)日: 2012-08-15
发明(设计)人: 熊林 申请(专利权)人: 熊林
主分类号: A01K69/08 分类号: A01K69/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4700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捕鱼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是一种为养鱼专业户提供除去鱼塘内杂鱼的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不管是水库还是鱼塘,除主人放养的鱼种外,总是有些不想要的杂鱼混在其中,杂鱼混养存在三大坏处:一是争抢鱼食,二是增加耗氧量,三是增加了养鱼密度,对养鱼很不利,为此,养鱼主为此十分犯愁。养鱼主采取很多方法除去杂鱼,如用网打,容易造成杂鱼未打捞上来,反而把不该打捞的鱼打捞上来,造成放养鱼苗受伤,且不易打捞干净。若采用放水除去杂鱼法,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增加养鱼成本,且大部分地方无丰盛的水源作补充,让养鱼专业户既头痛又无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轻松除去鱼塘杂鱼的专用捕鱼笼,达到除去杂鱼的目的。

捕鱼笼,详见附图:它由龙须绳1、龙头2、龙口3、龙喉4、龙身5、龙腮6、龙腰7、龙衣、龙尾九部分构成。它主要用竹篾条、棉纱布、塑料编织袋构成。龙头主要负责阻止大鱼进入,龙须绳系套在龙头十字架上便于收捕鱼笼取鱼;龙口负责吞鱼;龙喉负责开关,只许进不许出;龙腮用纱布做成套在龙口和龙喉外,负责防止钻进去的杂鱼外逃;龙身负责支撑编织袋,便于容纳更多的杂鱼;龙腰负责撑起捕鱼笼龙身不瘪;龙衣和编织袋负责装鱼;龙尾负责装鱼并便于取鱼。这样的组合,让杂鱼进得去出不来,可以将杂鱼捕获,轻松的清除出去。

发明专利的效果      

经多次试验:将捕鱼笼放进鱼塘经常喂食区域六小时以上,每个捕鱼笼少则捕获8—10公斤杂鱼,多则20—30公斤杂鱼。一个20多亩的鱼塘,用10个吞鱼龙,连续捕捞八到十次,可以基本除去鱼塘内杂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俯视图

结构详见图上所示:龙须绳1、龙头2、龙口3、龙喉4、龙身5、龙腮6、龙腰7、龙衣、龙尾九部分构成。它主要用竹篾条、棉纱布、塑料编织袋构成。龙头主要负责阻止大鱼进入,龙须绳系套在龙头十字架上便于收捕鱼笼取鱼;龙口负责吞鱼;龙喉负责开关,只许进不许出;龙腮用纱布做成套在龙口和龙喉外,负责防止钻进去的杂鱼外逃;龙身负责支撑编织袋,便于容纳更多的杂鱼;龙腰负责撑起捕鱼笼龙身不瘪;龙衣和编织袋负责装鱼;龙尾负责装鱼并便于取鱼。这样的组合,让杂鱼进得去出不来,可以将杂鱼捕获,轻松的清除出去。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用二两米饭和二两菜枯粉、鱼精和均匀,经反复揉搓后成团,作为捕鱼笼捕获杂鱼诱饵。其次是把做好的诱饵料装进准备好的纱布袋并捆好,悬吊在鱼腰圈中部,穿上龙衣,系紧龙尾,就可以将捕鱼笼投水捕鱼了。最后是投下捕鱼笼后,每隔六小时取鱼一次,如果时间过长,钻进去的杂鱼过多,因氧气不足,容易导致杂鱼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林,未经熊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