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学生防治近视学习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230.8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宪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19/00;F21V7/04;F21V5/08;F21V17/0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学生 防治 近视 学习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台灯领域。
【背景技术】现有台灯的光照对比度大,全视野光不均匀,学生在灯下学习往往视距太近。研究发现充足光线对学生的近视眼防治有决定意义。(参见陈宪《抓住近视本质原因 彻底解决大量学生患近视眼的问题》2010年第十五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录用论文 编号5661)。现在学生到室外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目前的教室和家庭的室内采光照明也远不能满足学生视觉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除尽量增加学生室外活动的时间外,必须用电力照明对学生进行补光。
目前的家用照明灯的眼位照度一般在200勒克斯左右,远不能满足学生视觉健康成长对充足光照的需要。中国专利200520096550.4号高架桌面台灯,包括灯具及其支撑架,其特征是:把光源设在视野以上。光源设置在1米至1.8米之间,支撑架连接有桌边反光层和防近架。该方案光源设置偏高,要达到一定的眼位照度必须耗费更多的电能。且视距的控制长度仅在30至35厘米左右。同样没有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的控制。而结构复杂外观不美观。
中国专利00253081.3号,读写远望镜,在一个设有窥视孔的镜筒内设置了两块平面反射镜。虽能延长视距,但其结构复杂学生眼睛需要对准窥视孔位,易产生体位疲劳且没有考虑补充光照和控制学习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让学生在家学习时获得充足均匀的光照度,又能够节省电能。同时还能够根据个人的视力现状和视力变化选择使用不同的视距延长或控制装置。特别是控制学习时间间隔和照顾学生的生物钟。帮助学生防治近视眼。为了让学生在家学习时能够获得更充足均匀的光线进行补光且又能够方便适当地延长学习视距,帮助学生防治近视眼。
本发明提出一种学生防治近视学习灯,包括光源和反光层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总功率在15至361瓦之间,光源高度在41至99厘米之间,眼位照度最大值在300~5000勒克斯之间,定位装置由顶板和里面为白色而外面为彩色图片的下侧面反光层及上表面为白色的底板反光层组合构成,下侧面反光层俯视成圆弧型或矩型,光源至眼位之间设有散光层,光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色温、功率的灯管组合构成,灯内设有延长视距的近身平面反射镜和远身平面反射镜并可变换设置防近视杆,灯内连接有定时器,本发明可制成家用型或学校宿舍桌上用的学校型。
光源与灯顶板或与灯的下侧面反光层相连接。
灯壳体顶板和下侧面反光层及底板反光层由塑料板组装构成或经注塑制成。
下侧面反光层俯视可以是半圆型或大于180度至小于等于360度的圆弧型。
光源由色温4000K的灯管和≤3000K的灯管组合构成。
光源由18瓦和8瓦的灯管组合构成。
散光层设置数量在2至6片之间。
灯壳体顶板和下侧面反光层及底板反光层由PC塑料板组装构成。
远身平面反射镜设有前后调节档位。
灯内设有高位阅书架。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电能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充足均匀的光照度进行补充光照。同时还能够根据个人的视力现状和视力进步变化选择使用不同的视距延长或控制装置。特别是还可以控制学习时间间隔,避免一次连续学习时间太长,如临睡前还在学习时可以使用低色温低功率的灯管,照顾学生的生物钟,相对增加深睡眠的时间,本发明对防治学生近视眼将起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第1~2页。学生防治近视学习灯俯视为圆弧型实施例。附图1仰视图,附图2使用状态剖面左视图,附图3主视图,附图4剖面左视图,附图5俯视图,附图6后视图,附图7远身平面反射镜向近身方向调节变化的剖面左视图,附图8远身平面反射镜向远身方向调节变化的剖面左视图,附图9卸下两平面反射镜后设置防近视杆时的使用状态剖面左视图,附图10设防近视杆使用状态眼位剖面左视图(其中A尺寸在25至45厘米之间,B尺寸在为35至55厘米之间,C角度为20度),附图11设两块平面反射镜使用状态眼位剖面左视图(其中A′尺寸在25至45厘米之间,B′尺寸在35至60厘米之间,C′角度为20度)。
附图第3~4页。学生防治近视学习灯俯视为半圆型实施例。附图12仰视图,附图13使用状态剖面左视图,附图14主视图,附图15左视图,附图16俯视图,附图17后视图,附图18远身平面反射镜向远身方向调节变化后的剖面左视图,附图19卸下两平面反射镜后设置防近视杆时的使用状态剖面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宪,未经陈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