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及其三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5124.X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6 | 分类号: | B29C45/66;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板 模具 机构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及其三板模具。
背景技术
通常的三板模具开模时,开模顺序是先将废料侧的模板(脱料板和面板)分离使废料排出,再将成品制件侧的模板打开取出制件,为保证开模的先后顺序,常设置开闭器等机构,保证开模的先后顺序。随着模具使用次数的增多,开闭器等结构易造成失效,失效后废料侧模板无法打开,废料无法排除。浇口堵上废料,无法进行正常生产,造成模具损伤,需停产下模进行维修,给生产和维修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及其三板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板模具开模顺序无法保证而导致模具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包括静模面板(4)、脱料板(6)、A板(7)、B板(8)和定位拉杆(5),脱料板(6)与A板(7)固定在一起,塑料废料位于静模面板(4)和脱料板(6)之间,塑料成品位于A板(7)和B板(8)之间,静模面板(4)和脱料板(6)通过定位拉杆(5)调节两者之间的分离距离并确保两者不脱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模开模驱动块(1)、动模倒钩拉块(3)和倒勾机构(2),所述静模开模驱动块(1)与所述静模面板(4)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倒钩拉块(3)与所述B板(8)固定连接,所述静模开模驱动块(1)和所述动模倒钩拉块(3)位于模具的同一侧;所述倒勾机构(2)在所述脱料板(6)和所述A板(7)之间的内侧空间中移动,所述倒勾机构(2)在动模倒钩拉块(3)向下移动过程中受到所述动模倒钩拉块(3)和所述静模开模驱动块(1)的拉动和挤压并缩进内侧空间中确保静模面板(4)与脱料板(6)的分离先于A板(7)和B板(8)的分离。
进一步,所述静模开模驱动块(1)是倒“L” 状结构,其上部和所述静模面板(4)固定连接,其下端内侧设置有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上设置有第一斜楔面(11);
所述动模倒钩拉块(3)是“L”状结构,其下部和所述B板(8)固定连接,其上端内侧设置有一倒钩(31)形成倒扣空间M;
所述倒勾机构(2)设置在所述A板(7)上的滑槽内沿所述滑槽左右滑动,所述倒勾机构(2)包括倒勾小滑块(21)和弹簧(23),所述弹簧(23)设置在所述A板(7)上的滑槽的底部,所述倒勾小滑块(21)的一端和所述弹簧(23)连接,所述倒勾小滑块(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斜楔面(211)。
进一步,所述倒勾机构(2)还包括限位销(22),所述限位销(22)穿过所述脱料板(6)插在所述倒勾小滑块(21)上表面的长形凹槽(212)内。
进一步,所述定位拉杆(5)穿过所述静模面板(4)上的阶梯孔(41)和所述脱料板(6)、所述A板(7)固连在一起,所述定位拉杆(5)可沿着所述阶梯孔(41)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定位拉杆(5)是一螺栓结构。
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三板模具开模机构。
该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及其三板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确保开模的先后顺序,即先将废料侧的模板(脱料板和静模面板)分离使废料排出,再将成品制件侧的模板(A板和B板)打开取出制件,工作稳定可靠。
(2)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三板模具开模机构在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开模时本发明三板模具开模机构的动作示意图Ⅰ;
图3:开模时本发明三板模具开模机构的动作示意图Ⅱ;
图4:开模时本发明三板模具开模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Ⅲ。
附图标记说明:
1—静模开模驱动块;11—第一斜楔面;2—倒勾机构;21—倒勾小滑块;211—第二斜楔面;212—长形凹槽;22—限位销;23—弹簧; 3—动模倒钩拉块;31—倒钩;4—静模面板;41—阶梯孔;5—定位拉杆;6—脱料板;7—A板;8—B板;H—废料掉落空间;I—产品掉落空间;M—倒扣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