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关触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004.X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和清;李黎;林福昌;鲍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触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电压电工电器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关触发器。
背景技术
高压电工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中常用的火花间隙类闭合开关,需要有专门的开关触发器提供外施触发电压或电流,以实现开关本体的可控导通。
一般而言,火花间隙开关的触发极和某一个主电极(阴极或者阳极)构成触发间隙,而一对主电极(阴极和阳极)构成主间隙。触发器输出的电压用于触发间隙的击穿导通,触发间隙导通后有一定大小的触发电流,这个触发电流会产生一定浓度的等离子进一步使得主间隙发生击穿导通,从而开关实现闭合。有些火花间隙开关只需要较高的触发电压,例如某些特定结构的触发真空开关;有些火花开关不仅需要一定的触发电压,还需要辅助间隙导通后能够维持一定的触发电流以增大等离子体浓度,提高主间隙导通的概率和效率,例如三电极触发管型开关,就需要较大的触发电流以减小导通时延,增大工作电压范围。
开关触发器产生高压大电流输出的基本办法之一是使用脉冲变压器。基于脉冲变压器制成的开关触发器一般是在脉冲变压器的原方接一个储能电容器,储能电容器放电后在变压器副方感应出一个高压。如果一个基于脉冲变压器制作而成的开关触发器要同时输出较大的触发电压和较大的触发电流,那其功率容量势必要按照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的峰值考虑,因此容量要选择得很大。而变压器容量越大,制作起来体积、成本就越高。如果在变压器的副方增加一个储能电容器,火花间隙开关导通后由这个副方储能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提供较大触发电流。但这种做法一方面会降低脉冲变压器的输出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个电容器不能太大,所能提供的电流比较有限,因此某些情况下还不得不为这个副方电容器增加额外的充电电路以补充其储能,反而增大了触发器的设计和制作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能同时输出较高触发电压和较大触发电流的开关触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触发器,包括脉冲变压器、原方电容器、原方可控开关元件、原方反向二极管、副方触发续流二极管、第一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以及第二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脉冲变压器包括原方绕组、副方高压绕组以及副方低压绕组,原方电容器、原方可控开关元件以及脉冲变压器的原方绕组形成串联连接,原方反向二极管与原方可控开关元件反向并联,副方高压绕组的一端连接第一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另一端与副方低压绕组的一端相连,副方高压绕组和副方低压绕组的连接端再串联副方触发续流二极管和第二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然后再与第一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和第二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的连接端再连接到开关触发器的高压触发脉冲输出端,副方低压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触发器的另一个高压触发脉冲输出端。
副方高压绕组与原方绕组之间的变比大于副方低压绕组与原方绕组之间的变比。
副方高压绕组和副方低压绕组的同名端相同或相反。
原方可控开关元件可以选用脉冲晶闸管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原方可控开关元件导通后的电流流通方向与原方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方向一致。
副方触发续流二极管导通后的电流流通方向与副方低压绕组的输出电流方向一致。
从开关触发器的外部来看,开关触发器具有电源输入端口、原方可控开关元件的触发导通信号输入端口、以及高压触发脉冲输出端口,电源输入端口与直流供电电源相连,触发导通信号输入端口的高压端与原方可控开关元件的门极相连,低压端与电源输入端口的负极共用。
从开关触发器的外部来看,开关触发器具有电源输入端口、原方可控开关元件S1的触发导通信号输入端口、以及高压触发脉冲输出端口。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触发器的高压输出和大电流输出分别由两个相对独立的绕组及其独特的副方电路提供,因此脉冲变压器的整体容量不必做的很大,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造价;由于副方电路涉及包含了副方触发电流调节电阻,因此触发输出电流适应范围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关触发器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PD组件的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 下一篇:CMOS图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