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提酶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4998.3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28;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生活污水过程中提取酶的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处理生活污水工艺流程中利用静电吸附方法提取高价酶产物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背景技术
住宅小区、村、屯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一方面造成了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排放的污水中除可利用的中水外,还有大量的有机物等富营养物质、矿物质等泥、沙、渣土形态物质。如能经过生化反应、分离、沉淀等处理,完全可以以沼气、中水、肥料形式回收,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特别是相当量的高价值微生物物质—酶类,不是被分解掉就是随其它废物流失掉,这使得污水处理过程的经济效率大大降低。现阶段我国生活污水方法几乎全是单一产物,即只是处理成中水和污泥排放,没有触及综合利用。而其中污泥又是大量有害有机物、毒物、无机泥渣等的混合体,不仅需要空间堆放、运输处理,而且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现行的处理方法的产气过程也会同时造成空气污染。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生活污水综合利用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污水处理的综合效率。
发明内容
为减少酶类微生物物质的高价资源流失、浪费,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运行,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提酶设施。它由提酶池进水管、吸附室、提酶池回流管、提酶池出水管、蠕动泵、提酶池暖器、提酶池池温传感器、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组成。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由酶转载从动轮、酶传送承重轮、酶传送链带、酶传送链托导轮、酶转载转向托导轮、传送链带作业端、酶转载主动轮、酶转载转向承重轮、静电加载段构成。酶传送链带每一链节由滑触面、带板吸附结构、铰链轴结构、连线、正极吸附板、负极吸附板、活性炭吸附剂贴膜、氧化铝吸附剂贴膜、电极孔、正电极、负电极构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有氧处理环节与固液分离环节之间,引入提酶环节。其中提酶设施由提酶池进水管、吸附室、提酶池回流管、提酶池出水管、蠕动泵、提酶池暖器、提酶池池温传感器、池壁、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组成。
提酶池进水管安装于吸附室的保温罩左侧中部,穿过保温罩,使中水流入提酶室。提酶室为提酶池的池壁右侧和底、前、后侧与保温罩之间的空间。保温罩内扣并覆盖于提酶池的上口,在提酶池的左侧留出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提酶池进水管和提酶池回流管的安装、运行空间。提酶池回流管的尾段安装于吸附室的保温罩左侧与提酶池的池壁左侧之间,靠近保温罩,使回流水流入提酶池内的吸附室外左侧下部;提酶池回流管敷设在池壁右侧、保温罩顶面和保温罩左侧外,从池壁右侧外、保温罩顶面外和保温罩左侧外绕过;提酶池回流管的始端安装于池壁的右侧底部。提酶池出水管安装于保温罩的右侧上部,穿过保温罩和池壁,使清中水流出吸附室。蠕动泵安装于池壁外的提酶池回流管的始段。提酶池温度信号线与提酶池池温传感器连接,以将提酶池池温传感器的提酶池温度信号引出;提酶池池温传感器安装在在保温罩中段分隔壁的底端。在提酶池的底部空间和提酶池的池壁左侧与保温罩左侧外壁之间的空间内,装设有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在池壁底面与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的酶传送链带回程之间,敷设有提酶池暖器管排阵板;提酶池暖器管排阵板通过提酶池暖器进水管流入热水,以进而调节吸附室底部空间的温度,使其保持在35±5℃的静电吸附提酶最适温度范围内。
链带式酶静电吸附转载传送机由酶转载从动轮、酶传送承重轮、酶传送链带、酶传送链托导轮、酶转载转向托导轮、传送链带作业端、酶转载主动轮、酶转载转向承重轮、静电加载段构成。酶转载从动轮装配于机体的右端,承拉并定位导引着酶传送链带;酶传送链带的回程由酶传送链托导轮队列承托并定位导引;酶传送链带的进程由酶转载转向承重轮队列承托并定位导引;在提酶池上口的左侧外上方,机体的左上端部,装设有承托并定位导引酶传送链带回程的酶转载转向托导轮和承托并导引酶传送链带进程的酶转载转向承重轮,酶转载转向承重轮在最上位,酶转载转向托导轮在下位;酶转载转向承重轮上部的两边侧,设置为静电加载段;在机体的最左端,装设有步进带动酶传送链带运转的酶转载主动轮。
酶传送链带每一链节由滑触面、带板吸附结构、铰链轴结构、连线、正极吸附板、负极吸附板、活性炭吸附剂贴膜、氧化铝吸附剂贴膜、电极孔、正电极、负电极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4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密封头的辊和制造方法
- 下一篇:剥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