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塞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4596.3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B62D63/04 | 分类号: | B62D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堵塞形成在基体材料上的孔的孔塞,更详细地说,涉及堵塞形成在汽车的车身面板上的贯通孔的孔塞。
背景技术
作为堵塞形成在车身面板上的贯通孔的孔塞,已知有具有下述部件的孔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备能插入贯通孔的轴部及设在轴部的一端的圆板状的头部(凸缘部)的主体;沿凸缘部的周边部安装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这种孔塞通过在轴部突入贯通孔中,头部覆盖贯通孔的状态下被加热,密封部件熔融,密封头部和车身面板的间隙的同时进行粘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8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孔塞由于将密封部件安装在头部的周边部上,因此难以使加热熔融处理后的密封部件形成为规定的形状。因此,存在难以再现性良好地密封及粘结头部和车身面板的间隙之类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熔融后的形状上产生不均,因此存在意匠性差之类的问题。尤其在车身面板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场合,由于熔融后的密封部件容易向下方垂下,因此上述问题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在具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的孔塞中,以抑制密封部件的流出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堵塞形成在基体材料50上的孔51的孔塞1,其特征在于,具有:具备能插入上述孔的轴部11及设在上述轴部的一端,比上述孔大的头部12的主体2;以及被保持在上述头部上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3,上述头部在其周边部具有向上述基体材料侧突出且能与上述基体材料抵接的外壁部21,上述密封部件配置在上述头部与上述基体材料相对的部分,且配置在上述外壁部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外壁部阻止软化或熔融了的密封部件的流出,因此容易将密封部件维持在当初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外壁部沿上述头部的周边部以环状延伸设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外壁部形成为环状,因此能抑制软化了的密封部件向外壁部的外侧流出。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头部在比上述外壁部靠内侧的部分以包围上述轴部的方式设有能与上述基体材料抵接的内壁部23,上述密封部件配置于在上述外壁部和上述内壁部之间所划分的槽部26内。
根据该结构,利用内壁部抑制软化或熔融了的密封部件流入基体材料的孔内。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形成有从上述槽部向上述头部的与面向于上述基体材料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连通的通道27,上述密封部件填充在上述槽部及上述通道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预先将密封部件贮存在通道内,因此即使应当位于槽部内的密封部件流出,也会将通道内的密封部件供给槽部,能够可靠地形成头部和基体材料的密封及粘结。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部上设有能相对于上述轴部出没的弹性爪14。
根据该结构,弹性爪与基体材料的孔配合,将孔塞固定在孔上。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具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的孔塞中,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孔塞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孔塞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的孔塞堵塞车身面板的贯通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孔塞,2—主体,3—密封部件,11—轴部,12—头部,14—弹性爪,21—外壁部,23—内壁部,26—槽部,27—通道,50—车身面板(基体材料),51—贯通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适用于堵塞形成在车身面板上的贯通孔的孔塞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各图所示的坐标规定各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孔塞1由主体2和密封部件3这两个部件构成。主体2及密封部件3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通过使用之前形成的主体2使密封部件3嵌入成形,组合两部件。构成主体2的树脂材料具有比构成密封部件3的树脂材料高的熔点,例如由熔点为180℃以上的PBT树脂形成。密封部件3由熔点为80~130℃的树脂材料形成,优选包括热熔粘结剂所使用的聚烯烃系热熔、聚氨酯系热熔、聚酰胺系热熔等。密封部件3例如是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体系树脂中添加了聚烯烃系粘结性树脂的树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4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头灯的光模块
- 下一篇:组织压缩可控的圆形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