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网脱硫除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44058.4 | 申请日: | 201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晶;崔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7/06;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2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湿法除尘及废气净化于一体的装置,具体地说是锅炉烟气的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湿法除尘器或烟气脱硫除尘,原理主要是尘粒及SO2气体与液体接触,通过与液滴的碰撞、粘附、凝集、扩散等方式将气体中尘粒捕捉,SO2溶入液体,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用于脱硫时液体采用碱性液体,气体中的SO2主要是通过扩散溶入液滴。
单个水滴和尘粒发生碰撞的几率可用无因次碰撞数(或称为惯性参数)ψ表示。
式①中:
xs——从脱离流线到停止运动尘粒总共移动的距离,cm
ds——液滴的直径,cm
如果服从Stokes公式,再考虑滑动修正系数的影响后,可得:
式②中C——滑动修正系数,在t=20℃、p=0.1Mpa时,
d——尘粒的直径,cm;
vx——气体与水滴的相对速度,cm/s;
ρ0——尘粒的密度,g/cm3;
μ——气体粘度,Pa·s;
ds——液滴的直径,cm。
从定义可知Ψ值越大,单个液滴和尘粒碰撞机会越多,除尘效率越高,由式②可知Ψ与vx成正比,与ds成反比,因此提高气流和液滴的相对速度、减小液滴直径是提高除尘效率的主要途径。此外,尘粒的密度、粒径越大,与含尘气体的接触面积越多,效率也越高。液滴越小,液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液滴密度越高,总表面积越大,气体与液体接触的总表面积也越大,同时SO2的分子通过扩散溶入液滴的机会也越多。总之气-液接触表面积越大、相对速度越高,其捕捉尘粒和SO2溶入液滴的几率就越高,其脱硫除尘效率也越高;反之脱硫除尘效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4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具有集成照明部件的车辆玻璃面板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折叠房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