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树形分层双向迭代的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4029.8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玉;房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树形 分层 双向 电力系统 数字 混合 仿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树形分层双向迭代的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采用树形分层对网络划分和电力系统元件进行组件化分解,电力系统元件包括发电机及其控制器、负荷、HVDC、FACTS器件及其控制器;将整体电力系统高维方程组分解为低维的多个方程组来处理;然后运用双向迭代技术,编写接口程序,调用EMTDC仿真引擎完成多步电磁暂态仿真,并按照模块化要求获得TSP部分的标准化对外接口数据,以实现EMTDC子系统和TSP子系统的快速交替仿真及并行实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树形分层双向迭代的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下列步骤进一步细化为:
步骤101:系统初始化模块化处理,将电力网络按照节点分裂原则分割为适度规模的多个子网,子网之间的联结方式为多层树形结构;
步骤102:根据网络划分的结果,使用电力系统组件树描述整个电力系统,组件树由多个组件依多层树形结构组成,每个组件表示一个子网或者一个电力系统动态元件;
步骤103:对电力系统组件树中各个组件数学模型中的待求变量进行分类,列写出电力系统组件树中各个组件的独立的数学模型方程;
步骤104:对每个组件中的微分方程进行差分化,使各组件的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组在各时段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
步骤105:对每个组件列写出Jacobian矩阵方程,根据潮流计算结果获得各组件状态变量初值;
步骤106:基于所求变量在某时步的预测值,更新每个组件的Jacobian矩阵方程;
步骤107:进行EMTDC子系统和TSP子系统的快速交替仿真,采用双向迭代技术求解出每个组件模型中的变量修正量,并使用求出的变量修正量对待求变量进行修正;
步骤108: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未结束,进入下一时步的计算,转步骤106;否则,退出仿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树形分层双向迭代的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方法,其特征是,在进行步骤101至104时,根据网络划分的结果和系统中动态元件的分布情况,采用电力系统组件树来描述整个电力系统的构成情况,通过列写组件树中各个组件的结构化数学模型方程进行模块化处理,这些树形分层实施特征在于:(1)各网络以多层树形结构相联接,最上层只有一个子网。(2)子网通过一些母线与多个下层子网相连接;子网通过一些母线与一个上层子网相连接。每个子网的上界母线是其上层子网中的下界母线;(3)每个子网的上界母线的个数原则上没有数目限制。每个子网的各个下层子网可以拥有共同的上界母线,除此外,不能再有其它的公共母线;(4)最上层的子网没有上界母线,无下层子网的子网没有下界母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树形分层双向迭代的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7进一步细化的具体步骤为:
107-1:开始混合仿真,系统处于故障前的稳态阶段,求取TSP对EMTDC的诺顿等效电路和接口母线瞬时频率;
107-2:在T0至T1时刻之间进行EMTDC仿真,求取电磁暂态子系统各元件电压、电流瞬时值;
107-3:对EMTDC仿真得到的接口母线处电压、电流三相瞬时值进行曲线拟合,求取基频正序分量,EMTDC对TSP等效为恒功率负荷;
107-4:在T0至T1时刻之间进行TSP仿真,利用过去一个周波的计算结果计算得出边界点电压、电流等参量的基波有效值,并送入机电暂态仿真部分,求取T1时刻TSP仿真变量;
107-5:假设T1时刻系统发生故障(故障可以发生在电磁暂态侧,也可发生在机电暂态侧),修改节点导纳矩阵,求取故障瞬间系统非状态变量;
107-6:使用T1时刻TSP仿真变量更新诺顿等效电路,并求取接口母线瞬时频率;
107-7:在T1至T2时刻之间进行EMTDC仿真,求取电磁暂态子系统各元件电压、电流瞬时值;
107-8:更新EMTDC对TSP的等效模块数值;
107-9:在T1至T2时刻之间进行TSP仿真,求取T2时刻TSP仿真变量;
107-10:重复107-6到107-9过程,直到故障清除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40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