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混合翼身的飞行器气动外形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930.3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峰;张彬乾;陈真利;沈冬;林宇;褚胡冰;王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3/00;B64C3/1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混合 飞行器 气动 外形 | ||
1.一种采用混合翼身的飞行器气动外形;其特征在于,沿机体展向分别为中央机体、过渡段和外翼段,并且所述的过渡段位于中央机体与外翼段之间,并且中央机体、过渡段和外翼段的面积比为1∶0.350∶0.554;
a.中央机体采用前加载后卸载翼型;中央机体包括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中央机体的平面形状为梯形;中央机体的投影面积为全机半模投影面积的52.5%;中央机体前缘后掠角α为65°;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弦长L4=38m;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距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6-4=6.8342m,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15.0740m,6.8341m,0.7000m),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弦长L6=20.7739m;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距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5-4=3.4171m;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的弦长为29.3869m,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7.5370m,3.4171m,0.3500m);
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所述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的翼型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均放大38倍,得到中央机体根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所述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的翼型的横坐标x放大29.3869倍,纵坐标y放大31.0119倍,得到中央机体中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所述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的翼型的横坐标x放大20.7739倍,纵坐标y放大22.9655倍,得到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b.过渡段包括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过渡段中部控制面、过渡段梢部控制面;过渡段的平面形状为梯形,且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即为过渡段的根部;过渡段的投影面积为全机半模投影面积的18.4%;过渡段前缘后掠角β为50°;过渡段梢部控制面距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8-6=4.8464m,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20.6963m,11.6804m,1.4000m),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弦长L8=8.3942m;过渡段中部控制面距中央机体梢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7-6=2.4232m;通过以上几何关系确定过渡段中部控制面的弦长为14.5841m,过渡段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17.8851m,9.2572m,1.0500m);
过渡段中部控制面的翼型采用前加载后卸载翼型;过渡段中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 顶点与过渡段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翼型的横坐标x放大14.5841倍,纵坐标y放大14.6570倍,得到过渡段中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过渡段梢部控制面的翼型采用超临界翼型;过渡段梢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翼型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分别放大8.3942倍,得到过渡段梢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c.外翼段包括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外翼段中部控制面、外翼段梢部控制面,并通过所述的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外翼段中部控制面和外翼段梢部控制面,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得外翼段的三维构型;
外翼段的过渡段梢部控制面即为外翼段的根部;外翼段的投影面积为全机半模投影面积的29.1%;外翼段前缘后掠角γ为26°;外翼段梢部控制面距过渡段梢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10-8=19.8794m,外翼段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30.3429m,31.5600m,1.400m),外翼段梢部控制面弦长L10=2.8132m;
外翼段中部控制面距过渡段梢部控制面的展向距离S9-8=9.9397m;外翼段中部控制面的弦长为5.6037m,外翼段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的坐标为(25.5196m,21.6202m,1.4000m);
外翼段中部控制面的翼型采用超临界翼型;外翼段中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外翼段中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并将翼型绕所述的前缘顶点按照右手法则旋转1.7度,形成负几何扭转;将翼型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分别放大5.6037倍,得到外翼段中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构成外翼梢部控制面的翼型采用翼梢翼型;将构成外翼梢部控制面的翼型的前缘顶点与外翼段梢部控制面前缘顶点重合,将翼型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分别放大2.8132倍,得到外翼段梢部控制面的截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9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装生产线用高度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硬质合金式压模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