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辅助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605.7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童向荣;王振;孙枫舒;李慧军;由毅;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0 | 分类号: | B23Q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辅助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对长型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手动辅助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如果工序中加工刀具的切削力较大(如工件的粗铣平面工序),被加工零件长度又较长(如发动机缸体、缸盖、汽车的后桥壳体),那么在加工过程中工件极易产生挠曲变形,这种挠曲变形常导致加工完成的工件平面的平面度精度非常差,会直接导致加工的工件不合格。
现在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在工件支撑面上增加辅助支撑机构,对于有液压系统的夹具来说,一般增加液压式的辅助支撑单元,但对于小批量加工、试制生产的工件,常采用的是手动夹具,手动夹具无液压系统,液压式的辅助支撑单元就无法使用,而且,液压式的辅助支撑价格昂贵。所以,很多加工厂家常用增加刚性支撑点来解决小批量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挠曲变形,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刚性辅助支撑点的支撑力较大,力的大小无法调节,这样对于减小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挠曲变形效果不好,不能保证加工工件的平面度合格;
2.如果加工工件毛坯支撑平面高度存在偏差,每加工一件就得重新调整刚性辅助支撑点的整体高度,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辅助支撑机构,能够自动调节辅助支撑力,自动适应毛坯工件的支撑平面的高度误差,解决了刚性辅助支撑点调整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因为切削力变化导致的辅助支撑点的颤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辅助支撑机构,包括:
支座18,国定安装在夹具体20上,所述支座18内部具有上下贯通的腔体;
导套15,国定安装在所述支座18的所述腔体中,所述导套15具有中心通孔;
顶杆21,具有杆体和杆端,所述杆体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杆端位于所述导套15的下方;
弹簧19,位于所述腔体内,一端顶抵在所述杆端,另一端顶抵在所述夹具体20上;
支撑柱14,下端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安装槽内,上端用于支撑工件10;
锁紧螺钉16,贯穿所述支座18、所述导套15、所述顶杆21,锁紧或松开所述支撑柱14。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所述支撑柱14的所述上端安装有滚轮12,通过所述滚轮12顶抵支撑所述工件11。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所述支撑柱14的所述下端具有与所述锁紧螺钉16配合的锁紧侧面141。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还包括:
调节所述支撑柱14高度的螺母13,套接在所述支撑柱14上。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所述导套15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腔体中。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17,贯穿所述支座18并锁紧所述导套15。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所述导套15具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螺钉17相配合的锁紧侧凹槽151。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中,所述顶杆21的所述杆端具有:
用于套接在所述弹簧的内圈的第一凸台211;
用于套接定位的第二凸台212,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上。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对于不同的毛坯工件,即使工件的支撑平面高度存在偏差,也不用调整支座18和夹具体20,弹簧在提供辅助支撑力的同时会自动伸缩以适应支撑平面的高度,因此在更换毛坯工件后,大大减少了辅助支撑点的调整时间。
2)在弹簧自适应毛坯工件的支撑平面高度后,通过锁紧螺钉16锁紧顶杆21,防止切削过程中因为切削力的变化导致辅助支撑点的颤动,能更好的保障加工精度。
3)辅助支撑点通过滚轮12与工件11接触,在装卡时,长型工件可以直接在辅助支撑点的滚轮上推动,在加工过程中,长型工件因为切削力或者因为热胀冷缩产生轴向变形时,滚轮可以自适应这种变形,避免划伤正在加工的工件。
4)本发明手动辅助支撑机构的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辅助支撑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的结构图;
图7为图6中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平压头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叶片内环弧段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