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净化废水的金属碳管组件及电催化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265.8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彭云龙;刘娟;陈兆勇;唐伟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娟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C02F1/7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废水 金属 组件 电催化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净化领域,涉及一种电催化构件及其电催化氧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净化垃圾渗滤液NF、RO膜浓缩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金属碳管组件及电催化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剧,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代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的垃圾渗滤液。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将有一大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得到新建。而垃圾渗滤液是否能达标排放是衡量一个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否得到审批的重要指标之一。2008年,国家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标准的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多的采用了生化+膜滤的组合工艺。NF、RO膜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膜的运用具有很多优点,如出水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然而在达标排放上清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批膜浓缩液。
垃圾渗滤液经过生物降解后再经RO膜(或NF膜)截留的浓缩液产量将会占到进水量的30~40%;COD较高,并且浓缩液中的COD主要成分是难降解有机物,一般BOD/COD小于10,所以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很难作为营养源参与微生物代谢,不具有可生化性;主要成份为腐殖质类物质,呈棕黑色,色度一般在50~1500倍之间,并且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TDS在10000mg/L-20000mg/L之间。纳滤和反渗透工艺产生的浓缩液含盐量高;根据反渗透的特点,100%的二价以上的无机盐、85~90%的一价盐、30%左右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都会存在于浓缩液中。氯离子浓度约为10000~50000mg/l之间,COD通常在1800~5000mg/L之间,,氨氮浓度在100~1000mg/L,电导率为40000~50000us/cm。
目前正在对垃圾渗滤液NF、RO膜浓缩液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或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1)回喷法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垃圾中厨余物少,热值高,渗滤液产量少,一般采用将渗滤液回喷焚烧炉进行高温氧化处理。回喷法适合于渗滤液产量少、垃圾热值高的场合,对于热值较低的垃圾则不适合,否则会造成焚烧炉炉膛温度过低、甚至熄火的状况。经计算,对于热值为1223kcal/kg、含水率为48%的城市生活垃圾,理论上渗滤液最大回喷量为垃圾焚烧量的3.19%。但中国垃圾的含水率太高,渗滤液产量大,回喷法显然不适用于中国,目前国内所建的众多垃圾焚烧厂均没有采用回喷法处理渗滤液。2)回灌或者回流
这种处理办法的实质就是浓缩液无限回流的过程。无限回流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回流到调节池或填埋场的难降解有机物积累的量越来越多,而这种难降解有机物不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源,导致可生化性越来越差,从而使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功能逐渐降低,直至去功能化。然而,回灌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增加,水流可形成短路,使填埋层含水率增加,也有可能导致垃圾场含盐量增加。
3)蒸发浓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娟,未经刘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铅酸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高空作业平台剪叉轴可拆卸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