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门用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197.5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岩渕匡嘉;铃木繁生;横尾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6B1/36 | 分类号: | E06B1/36;E06B3/56;B60J1/18;B60J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门 用外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后门的后门用外板。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扩大后方视野,产生了如下方法等,即,例如,将设有用于嵌入后门用玻璃的开口(以下,称作“玻璃嵌入用开口”)的后门用外板与内板接合来形成后窗的窗框,沿其外周边缘形成环状的内外突出部,将被该内外突出部夹着的凹部作为粘接剂槽来收纳粘接剂,从而对后门用玻璃(以下,仅称作“玻璃”)进行粘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142665号公报)。
并且,后门用外板与阻流板部一体化,该阻流板部从汽车车棚的高度平滑下降,一部分形成为与玻璃的上部重合的形状的情况较多。即,若从后方观察汽车,玻璃嵌入用开口的上部的粘接贴合处形成为被阻流板部遮盖的形状。另一方面,就将后门用玻璃组装于外板而言,从作业难易度考虑,一般按如下方法进行,在玻璃的内周边缘涂敷粘接剂后,从置于水平面的外板的垂直方向,将其贴合于玻璃嵌入开口的外周部的粘接贴合处。但是,在具有阻流板部的外板中,由于后门的玻璃嵌入开口的上方的粘接贴合处被阻流板部遮挡,而无法从相对于置于水平面的外板垂直的方向组装玻璃。因此,需要使用玻璃组装专用的夹具,并需要边避开阻流板部边组装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后门用外板,即,能够从外板的垂直方向将玻璃组装于外板,由此,无需使用专用的夹具,而能够容易地组装后门用玻璃。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后门用外板如下所述。
(1)后门用外板构成为,具备玻璃嵌入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玻璃嵌入开口的外周边缘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外周边缘的左右对置边的各个边分别配置有多个,并具有浅槽以及深槽,或者浅槽以及贯通孔。
(2)根据所述(1),后门用外板构成为,沿所述玻璃嵌入开口的所述外周边缘的左右对置边的各个边分别配置有多个的所述导向槽之中,至少左右一对所述导向槽具有深度相同的所述浅槽、以及深度相同的所述深槽或所述贯通孔。
(3)根据所述(1)或(2),后门用外板构成为,沿所述玻璃嵌入开口的所述外周边缘的左右对置边的各个边分别配置有多个的所述导向槽之中,至少左右一对所述导向槽左右对称地配置。
(4)根据所述(1)或(3),后门用外板构成为,沿所述玻璃嵌入开口的所述外周边缘的左右对置边的各个边分别配置有多个的所述导向槽具有在全部所述导向槽中深度都相同的所述浅槽、以及在全部所述导向槽中深度都相同的所述深槽或所述贯通孔。
(5)根据所述(1)或(2),后门用外板构成为,具有将所述玻璃嵌入开口堵塞的玻璃,所述玻璃具备插入到所述各导向槽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高度比所述导向槽的所述浅槽的深度与涂敷于所述玻璃的粘接剂层的厚度的合计值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后门用外板,即,能够从外板的垂直方向将玻璃组装于外板,从而无需使用专用的夹具,而能够容易地组装后门用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后门用外板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2是从侧面方向观察实施方式的后门用外板时的玻璃嵌入开口周边的导向槽的剖视图,图2(a)表示组装玻璃前,图2(b)表示组装玻璃后。
图中:
1-外板,2-导向槽,3-玻璃嵌入开口,4-深槽,5-浅槽,6-导向销(突出部),7-粘接剂,8-玻璃,9-左右对置边,10-粘接贴合处,11-阻流板部,2A、2B、2C、2D-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后门用外板(以下,称作“外板”),具备玻璃嵌入开口3、设置于玻璃嵌入开口3的外周边缘的导向槽2,导向槽2分别沿外周边缘的左右对置边9的各个边分别配置有多个,并例举了具有浅槽5与深槽4的导向槽。深槽4也可以为贯通孔。
所谓后门是配置于汽车后部的门。并使用铰链等以能够开闭的状态固定于在汽车后部。在将设有玻璃嵌入开口的内板与外板贴合后,使涂敷有粘接剂的玻璃的内周边缘与玻璃嵌入开口的外周部的粘接贴合处对准,从而能够以堵塞玻璃嵌入开口的方式将玻璃组装于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机组水冷结构
- 下一篇:智能型ECU在线诊断标定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