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及试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3053.X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钱振东;罗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箱梁桥道系 协同 作用 模型 试验 系统 | ||
1. 一种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括桥面顶板(1)、加劲肋(2)、横隔板(3)、铺装层(4)、弹簧座支撑(5);其中,桥面顶板(1)的下部横向设置有多排加劲肋(2),纵向设置有横隔板(3),横隔板(3)与加劲肋(2)形成正交异性结构,横隔板(3)的下部通过弹簧与第二弹簧座支撑(5b)连接,在横隔板(3)两旁的加劲肋(2)的下部分别通过弹簧与第一弹簧座支撑(5a)、第一弹簧座支撑(5c)连接;在桥面顶板(1)上铺有铺装层(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为实桥钢箱梁整体结构中取出受力节段,长度3.2m,宽度2.4m。
3. 一种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及施加荷载于模型之上的动力加载设备(6)和测试设备;其中:
动力加载设备(6)位于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的铺装层(4)上方,用于对车轮荷载进行仿真加载;
测试设备包括工业摄像机(7)、温度应变片及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工业摄像机位于铺装层(4)上方,用于对铺装层(4)应变片及光纤传感器的埋于铺装内部,对铺装受力状况进行测试。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箱梁桥道系协同作用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加载设备为门式动力加载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0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