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1960.0 申请日: 2012-05-09
公开(公告)号: CN102657120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2
发明(设计)人: 郑小东;贝罗阿尔曼萨爱德华多;刘兆胜;李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曾庆国
地址: 2661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气雾式 培育 浮游 幼体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的方法。

技术背景

真蛸(Octopus vulgaris)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为八爪鱼,多栖息于浅海沙砾或岩礁处,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真蛸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海域。据世界粮农组织(FAO,2010)统计显示世界头足类捕获量为430万吨,其中真蛸占据了蛸类的50%。

作为一种很具养殖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品种,真蛸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目前西班牙、智利、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开展了苗种繁育、养殖等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资料匮乏。

目前困扰真蛸养殖的最大瓶颈在于浮游期幼体的培育(Iglesias,2004;Villanueva & Norman, 2008),该阶段幼体的高死亡率、极低的附着率等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与之配套的培育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培育海水温度不同,决定了真蛸幼体浮游期长短, 通常需要35-60天。国外通常采用圆形缸(100L-5m2),而我国多采用圆形水泥池进行幼体培育。在如此长的培养期内,无论是圆形缸还是水泥池,浮游期幼体都会数次碰击缸壁、池壁而造成身体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死亡。迄今,尚无可行的方法和手段能够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因此,为了真蛸养殖的健康发展,亟需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真蛸幼体碰壁、提高幼体存活率的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的养殖方法中幼体容易碰壁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引起的高死亡率的问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真蛸浮游期幼体培育方法,是在培育容器的底部环壁设置充气管,充气后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来阻止幼体碰触池壁。

上述的充气管上的充气孔的孔径大小为10-20μm,这样可排出微小气泡,从而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 并产生上升流;充气管可选用微孔纳米管。

真蛸幼体在容器内的培育密度为5-20个/L。

培育容器内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60-120ml/min。光线强度维持在100-300Lx。

饵料选用卤虫无节幼体和蟹大眼期幼体5:1混合投喂,投喂密度为0.1-0.6/ml,其中卤虫无节幼体是投喂微囊球藻干粉进行不饱和脂肪酸强化24小时后获得的,微囊球藻1g强化1×105个卤虫无节幼体。

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气雾式培育真蛸浮游期幼体的方法,在保证溶解氧充足的基础上,形成的气雾能有效避免了浮游幼体贴壁浮游造成的机械损伤。气雾中微小气泡不仅对真蛸幼体没有伤害,而且由于气雾的存在形成了由底部向上的上升流,与中央进出水形成循环水流,使幼体和饵料能均匀分布于水体中,有效避免了幼体间的相互争夺食物、相互蚕食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方法是开展大规模真蛸苗种的一项重要革新,实践操作性强、稳定有效,所采用的微孔纳米管抗腐蚀、抗磨损、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同时,本方法对于幼体所需的光照、流速等理化指标有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饵料组成和投喂密度更符合浮游期幼体生长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培育容器可以是目前常用的圆形结构的容器,也可以选用其它的构造。而充气管上充气孔的排布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实施例1:

2012年3月在100L圆形培育缸底部环壁设置微孔纳米管,充气孔径10-20μm,排出的微小气泡在池壁周围形成气雾。将刚刚孵化出的真蛸幼体600只移到培育容器内,幼体培育密度6只/L。采用水层中央上方进水,容器底部中央排水,流水培育,流速60-80ml/min。水温19-20℃,海水盐度为34‰,光线强度在200Lx左右。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为0.2-0.3个/ml。而平行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石微充气,气泡直径大于1mm,其他条件同质。经25日培育,采用气雾式培育的幼体存活率23%,日平均生长率4.1%。对照组幼体存活率8%,日平均生长率3.2%。气雾式充气形成的上升流使得培育组在幼体存活率和日平均生长率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高。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