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及所形成的一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1416.6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6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延;布莱恩·林;皮特·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107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成 一体 组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组装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还涉及一种一体组件。
背景技术
在制造电子产品时,比如手机,音乐播放器(MP3,MP4等)及平板电脑等,需要将透明的显示部件安装在外壳内。比如有些手机外壳内安装有玻璃制成的显示屏。为了实现玻璃部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钻孔的方式,如图1所示,具体地,在玻璃部件1上钻孔以将玻璃部件1固定在模具2上,然后通过操作工具2将玻璃部件1安装到已形成的外壳(未示出)中。由于玻璃部件1上有钻孔3,使得玻璃部件1的强度受到影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玻璃部件1容易破碎,导致生产率低。另一种是吸附的方式,如图2所示,具体地,通过吸附部件4将玻璃部件1与工具2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操作工具2将玻璃部件1安装到已形成的外壳(未示出)中。由于吸附部件4的吸力强度难以精确控制,因此不能保证精确地控制玻璃部件1的位置,导致操作的不稳定性,影响了生产效率。除了以上缺陷,由于玻璃部件与外壳之间的结合面是平面的,因此这种平面接触很容易导致玻璃部件与外壳之间产生滑动,由此影响了玻璃部件与外壳之间的稳定和紧密的连接。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将玻璃部件与外壳连接的方法,使得外壳与玻璃部件之间形成稳定、紧密、可靠的连接,并且能够保证不影响玻璃部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使得外壳构件与透明构件之间形成稳定、紧密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使得外壳构件与透明构件之间形成互锁和无缝连接。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能够保证不影响透明构件的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组件,包括透明构件和外壳构件,其中透明构件和外壳构件之间的连接是稳定和紧密。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组件,包括透明构件和外壳构件,其中透明构件和外壳构件之间形成互锁,形成无缝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一体组件的方法,包括:将透明构件与基板构件通过粘合剂粘接在一起;将粘接在一起的所述透明构件和所述基板构件放置在模具中;及利用嵌件成型工艺(Insert Molding)在所述粘接在一起的透明构件和基板构件外围形成外壳构件,使得所述外壳构件与所述透明构件结合从而形成所述一体组件。
优选地,所述透明构件是玻璃。
优选地,所述基板构件是框架。
优选地,所述基板构件是一种模内贴标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构件的边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特征。
优选地,所述连接特征是通过切割工艺在所述透明构件的边缘形成的或者与所述透明构件一体形成的位于所述透明构件边缘处的凹部。
优选地,所述凹部是在所述透明构件的高度方向上形成的1/4圆弧。
优选地,所述连接特征是与所述透明构件一体形成的位于所述透明构件边缘处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组件,包括:透明构件,基板构件及外壳构件;其中所述透明构件与所述基板构件之间通过粘合剂粘接在一起,所述外壳构件通过嵌件成型工艺(Insert Molding)形成在所述粘接在一起的透明构件和基板构件的外围,并与之结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透明构件是玻璃。
优选地,所述基板构件是框架。
优选地,所述基板构件是一种模内贴标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构件的边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特征。
优选地,所述连接特征是通过切割工艺在所述透明构件的边缘形成的凹部或者是与所述透明构件一体形成的位于所述透明构件边缘处的凹部。
优选地,所述凹部是在所述透明构件的高度方向上形成的1/4圆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体组件的形成方法和形成的一体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透明构件与基板构件通过粘合剂粘结在一起,然后通过嵌件成型工艺(Insert Molding)在粘结在一起的透明构件与基板构件外围形成外壳构件。由于透明构件不需要通过钻孔的方式与工具固定在一起,因此保证了透明构件的强度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通信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光电耦合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