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0912.X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梅华;陈晓蓉;王阳;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44 | 分类号: | B01J23/44;B01J23/42;B01J23/46;B01J35/10;C07C225/34;C07C2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郭百涛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氢 制备 氨基 催化剂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蒽醌染料是除了偶氮染料以外用量最大的一类染料。它们具有两大主要优点:一是耐晒牢度优良,二是能产生鲜艳的颜色,在橙红、紫、蓝、绿,特别是蓝色等深色染料中,蒽醌染料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几乎所有的蒽醌染料都是蒽醌的α位羟基或氨基的衍生物。因为蒽醌环上α位羟基或氨基的氢与9,10位碳基形成氢键后,能使蒽醌的发色体系产生深色效应,提高发色强度。
1-氨基蒽醌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比较紧俏。著名1-氨基蒽醌生产厂家如德国Bayer公司采用氨水与1-硝基蒽醌在170-190℃于水中还原得1-氨基蒽醌。德国BASF则由1-羟基蒽醌为原料,以Na2S2O4为还原剂,用氨水在90℃下高压氨解10h得到1-氨基蒽醌,产品含量较低,仅为45.6%。用氨解法成本低、三废少,但在氨解过程中易生成亚硝酸铵,影响工业化应用。日本川崎化成公司用精萘氧化得1,4-萘醌,再经硝化,与丁二烯缩合、闭环生成5-硝基-1,4,4a,9a-四氢蒽醌,再经氧化还原得1-氨基蒽醌,该法产品纯度高、质量好、污染小,是较为先进的合成方法。
国内普遍采用硫化碱还原法。一般用10%-20%的Na2S溶液在95-100℃将1-硝基蒽醌还原成1-氨基蒽醌。用该法合成的1-氨基蒽醌杂质含量较高,需要复杂的纯化工序,其主要的精制方法有保险粉法、升华法、精馏法及硫酸法。
1-氨基蒽醌在染料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品质的1-氨基蒽醌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的1-氨基蒽醌的生产大都由铁粉、硫化碱等还原来组织生产,存在工艺流程长、三废多,对环境污染大的缺点。1-硝基蒽醌催化加氢法合成具有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条有发展前景的工艺路线。
1-硝基蒽醌加氢还原法一般采用液相加氢还原法,此法在国内外研究较多,但至今未能实现工业化,因此此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将是世界上生产1-氨基蒽醌最为先进,最为领先的技术,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行业,还深刻地影响到相关行业。从传统的蒽醌染料工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带入真正的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新时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的催化剂,同时本发明还提供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提供该催化剂在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中的应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生产1-氨基蒽醌,1-硝基蒽醌转化率高、1-氨基蒽醌选择性好,催化剂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用于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的催化剂,由活性组份和载体组成,其所述的活性组份为金属钯、铂、钌、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载体为具有平均中孔直径2~10nm的碳源,其中活性组份的重量含量为0.5~10%。
本发明的用于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的催化剂,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具有平均中孔直径2~10nm的碳源是以MCM-41、MCM-48或SBA-15为模板,以葡萄糖、蔗糖或糠醇为碳源,经500~800℃碳化处理而得,其中:
所述的MCM-41的制备方法为: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40℃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玻璃,用HCl溶液调节混合物PH至10-12,搅拌均匀后置于反应釜中,于100℃下晶化48h,再经冷却、抽滤、洗涤、干燥后于540℃下焙烧6h,得MCM-41;
所述的MCM-48的制备方法为:将氢氧化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5℃溶解,再加入硅溶胶,搅拌均匀后置于不锈钢反应釜中,于100℃下晶化96h,再经冷却、抽滤,洗涤、干燥后于540℃下焙烧6h,得MCM-48;
所述的SBA-15的制备方法为:将P123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浓盐酸,搅拌至澄清,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10min后转至35℃恒温水浴搅拌20h,将得到的白色胶体转至水热釜,100℃晶化24h,再经冷却、抽滤、洗涤、干燥后于540℃下焙烧6h,得SBA-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9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