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豆素类天然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0890.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穆青;西蒙.吉本斯;谢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K31/3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豆素类 天然 产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涉及香豆素类天然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抑制多药耐药金葡菌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类型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遍及全球,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可引起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心内膜炎、肺炎、毒素休克综合症等。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形势越来越紧迫,对于抑制细菌耐药的新型抗菌剂的需要仍是相当紧迫。
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有多种机制,其中一种是细菌对识别出的抗生素药物产生的主动外排(efflux)作用。除了耐药基因 (mec A) 通过编码甲氧西林接合蛋白 (PBP) 产生对 β-内酰胺的耐药性之外,具有外排耐药性的细菌还对大环内酯、氟喏喹酮、四环素和季铵盐类抗生素分别通过 MsrA, NorA, TetK和QacA外泵蛋白形成外泵耐药机制。在这些外泵机制中细菌细胞将普遍使用的大多数类型抗生素药物分子“泵出”,使得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而失效,抗生素因此不能在细菌细胞内聚积而产生耐药性。与现有抗生素类药物不同, 来源于中草药的活性天然产物,结构新颖,不为耐药细菌识别为基质,有可能抵抗细菌的耐药性。
阿魏是伞形科阿魏属植物的总称,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阿魏所含的阿魏酸对N-乙酰转移酶抑制作用较强,具有广谱细菌抑制作用。阿魏含有多种倍半萜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一些结构的香豆素化合物报道具有抗耐药金葡菌作用。从阿魏中寻找新型的天然抗菌药物值得期待。通过对中药等药用植物中天然产物的探索和发现,选取具有MsrA,NorA,TetK等外泵蛋白的多药耐药金葡菌作为靶标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研究,是寻找新型耐药菌抑制剂的一条重要途径。
与现有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
[1] Fisher JF, et al. 2005.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β-lactam antibiotics: compelling opportunism, compelling opportunity. Chem Rev 105: 395–424.
[2] Crowcroft NE, et al. 2002. Mortality from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England and Wales: analysis of death certificates. Br Med J 325: 1390-1391.
[3] Ross, JI, et al. 1990. Inducible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i is encoded by a member of the ATP-binding transport super-gene family. Mol Microbiol 4: 1207-1214.
[4] Ng, EYW, et al. (1994). Quinolone resistance mediated by norA: physiologic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flqB, a quinolone resistance locus on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chromosom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38: 1345-1355.
[5] Guay,GG, et al. 1993. The tet(K) gene of plasmid pT181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codes an efflux protein that contains 14 transmembrane helices. Plasmid 30: 163-166.
[6] Marshall,N.J. et al. 1997. Antibacterial efflux systems. Microbiologia 13: 285-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L-丙氨酰-L-谷氨酰胺制备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