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及采用该组合物制备的硬质泡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0829.2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邢益辉;芮益华;姚志洪;王金祥;王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宝新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2;C08J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反应 组合 采用 制备 硬质 泡沫 方法 | ||
1.一种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组分组成:
A)有机多异氰酸酯;
B)物理发泡剂,包括甲酸甲酯和1,1,1,4,4,4-六氟-2-丁烯,两者的重量比为:10~90:90~10,其总量为组合多元醇重量的10~30%;
C)组合多元醇,其中,含芳香胺和/或芳香酰胺引发的多元醇占组合多元醇重量的3~65%;
D)水,是组合多元醇总重量的0.5~2.5%;
E)催化剂和;
F)辅助物质和/或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多元醇中芳族胺多元醇是由芳胺和氧化烯烃反应而成的聚醚多元醇,前述芳胺选自:苯胺、苯二胺、甲苯二胺、二氨基二苯甲烷或多苯基-多亚甲基多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多元醇中芳香酰胺引发的多元醇是由芳香酸(酐)和二乙醇胺或二异丙醇胺反应后,再与氧化烯烃反应而制得的多元醇;前述芳香酸(酐)选自苯酐或苯二甲酸或两者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多元醇中除含芳香胺、芳香酰胺多元醇以外的其它多元醇是聚酯、聚内酯、聚烯烃、聚碳酸酯多元醇、曼尼希多元醇或生物基多元醇;或由下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反应而成的聚醚多元醇,前述起始剂选自蔗糖、山梨醇、甲基葡萄糖甙、季戊四醇、甘油、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乙二胺或丙二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任意比例的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至8,优选3至6;羟值为150~1200mgKOH/g,优选200~1000mgKOH/g,更优选300~800mgKOH/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机多异氰酸酯选自有机多异氰酸酯为氨基甲酸酯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任意比例混合物;或选自如下的芳族多异氰酸酯之一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4,4’-、2,4’-和2,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2,4-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机多异氰酸酯的平均官能度为2~3.5,优选2.3~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用量为组合多元醇重量的1.0~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辅助物质和/或添加剂用量为组合多元醇重量的0~25%。
10.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聚氨酯反应组合物制备硬质泡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上述组分A)和组分B)中的甲酸甲酯混合成甲组分,再将组分C)、D)、E)、F)和组分B)中的1,1,1,4,4,4-六氟-2-丁烯混合成乙组分,然后将甲组分、乙组分通过高压发泡机充分混合发泡,即可制得导热系数低,密度分布系数小成的硬质泡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硬质泡沫的导热系数为16.8~17.8毫瓦/米·开(1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硬质泡沫的密度分布系数≤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宝新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宝新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8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