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盐酸决奈达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0319.5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丙林;胡永亮;于普;刘磊娜;郭小丰;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80 | 分类号: | C07D30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盐酸 决奈达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生产盐酸决奈达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决奈达隆,化学名为N-[2-正丁基-3-[4-[3-(二正丁胺基)丙氧基]苯氧基]-5-苯并呋喃基]甲磺酰胺盐酸盐,是法国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抗心律失常的新药。经临床试验证明盐酸决奈达隆能够显示出显著降低房颤/心房扑动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盐酸决奈达隆于2009年7月1日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是治疗心律失常非常有潜力的药物,其结构式如下式(2)所示:
。
盐酸决奈达隆由决奈达隆游离碱与HCl反应生成,关于盐酸决奈达隆的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公开情况如下:
2001年12月10日,赛诺菲-安万特申请了中国专利CN01820378.7,该专利公开了制备盐酸决奈达隆的方法,将决奈达隆溶于无水乙酸乙酯中,滴加盐酸/乙醚溶液。该专利公开的方法中用到了无水乙酸乙酯和乙醚溶液,因此需要对工业乙酸乙酯进行无水处理,而乙酸乙酯与水存在共沸点,普通精馏无法分离,得使用精馏加倾析器的双塔流程来进行分离,大大增加了工业生产的难度和生产成本。乙醚沸点为34.6℃,易燃易爆,降低了工业生产安全性,因此该专利方法不符合现在安全节耗的工业生产宗旨。
2011年10月20日,南京工业大学申请了中国专利CN201110319991.6,该专利披露了将决奈达隆溶于乙酸乙酯,滴加盐酸的饱和丁醚溶液的方法。该方法虽然避免了高成本的无水乙酸乙酯的使用,但是饱和盐酸的丁醚溶液依旧增加了成本,丁醚价格较高,且具有低毒,在工业生产中很少用到。醚类试剂在贮存或光照条件下容易产生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工业生产应尽量避免使用。
2011年7月20日,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中国专利CN201110203671.4,该专利保护了盐酸决奈达隆的合成方法,决奈达隆游离碱溶于乙酸乙酯,通入氯化氢气体,生成盐酸盐,直接旋转蒸发至干燥得到盐酸决奈达隆。该方法克服了使用醚类危险试剂的缺点,但由于酸性气体HCl的存在,直接对反应液进行旋转蒸发会损坏旋蒸仪器,且旋转蒸发法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此外,工业生产难以实现通入氯化氢气体的操作,也无法对通入的HCl进行定量,因此该方法仅适合实验室规模生产。
李素义等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61-164)《盐酸决奈达隆的合成》中报道了,冰浴条件下,向决奈达隆的乙酸乙酯溶液中滴加氯化氢饱和的乙酸乙酯溶液,得到盐酸决奈达隆的方法,该方法中用到的氯化氢饱和乙酸乙酯溶液,无法直接购买,只能自制,质量难以控制,且氯化氢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不大,导致反应效率低下,为了避免氯化氢的溢出,反应要求在冰浴条件下,增加了能耗,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由于以上决奈达隆成盐反应技术方案均难实现安全、高产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其他申请人又尝试了一系列的其他方法。
PCT专利WO201110459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决奈达隆溶解于丙酮中,加入37%的HCl溶液的方法。该方法变换了反应条件,但是盐酸决奈达隆在该体系中溶解度较大,不利于产品析出,导致收率偏低。该专利报道的收率为71%,经试验证明,产率仅为36%,且产品发粘,质量不符合要求。
PCT专利WO2011070380中披露了盐酸决奈达隆的制备方法,将决奈达隆溶解于异丙醇中,加入37%盐酸溶液,得到盐酸决奈达隆。该方法虽然保证了反应的安全性,但该反应极易分层,不易控制,收率也低,且反应时间长达5小时。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优良的生产盐酸决奈达隆的工业方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安全性,保证较高的反应收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良的生产盐酸决奈达隆的工业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方法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工业安全性、温和的反应条件、优良的反应收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人考虑到盐酸决奈达隆的良好市场前景,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优良的生产盐酸决奈达隆的工业方法。尝试过无数方法后,发明人偶然的发现,用盐酸的乙醇溶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未经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香烟包装袋
- 下一篇:一种无源双锥测试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