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0240.2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资源 分配 生成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频谱资源分配领域,尤其涉及网络节点获取空闲无线电频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技术中,物理信道资源分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分配(localization)的方式,另一种是离散分配(distribution)的方式。集中分配的方式是将整个频道分成若干资源块,每个资源块白连续的子载波组成。离散分配的方式是将每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分配在整个时间频率面上o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候选方案之一。该方案为不同的用户设备分配若干不同的子载波,这些子载波在频域允许重叠但始终保持相互正交。OFDMA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具有较大的峰均比,会导致功放效率的大大降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同时又能够继承OFDMA的优点,3GPP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上行采用一种单载波技术一DFT-s-OFDMA技术,即用户数据先通过DFT预编码器,DFT变换后的输出值就是集中分配(localization)在OFDMA的子载波上的。DFT-s-OFDMA技术虽然同OFDMA技术一样对频率偏差比较敏感,但它比OFDMA技术具有更低的峰均比,而且对于抵抗多径时延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某一系统带宽,假设共有N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含有12个子载波,资源分配信息包含两个参数:起始资源块逻辑序号和连续分配的资源块的个数,分别使用字母O和P来表示这两个参数。相应的控制信令需要能够表示所有可能的(O,P)组合。
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方法(如CN101405983A)是使用两个二进制数分别表示O和P,所需的信令开销为ceil(log2NXN),而实际上(O,P)的组合总共只有种可能,为了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一种基于树形的资源分配方法被提出,相应的信令开销为并且,该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公式,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
发送端将LCRBs-1与进行比较,如果LCRBs-1大于则计算资源分配信令的数值RIV,所述RIV为NRB(NRB-LCRBs+1)+(NRB-1-RBstart),否则,RIV为NRB(LCRBs-1)+RBstart;其中:
NRB为系统中资源块的总数,LCRBs为分配给用户设备的连续资源块的个数P,RBstart为分配给用户设备的连续资源块中起始资源块的序号O,RIV表示资源分配信令的二进制数值。
然而,当NRB为5,LCRBs为4,RBstart为1时,因为所以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资源分配信令的数值RIV为16,需要用5比特的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实际上,该信令的表示只有15中可能,用4比特的二进制数已经可以全部表示。
对比文件(CN101132267A)公开了一种连续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和解析方法及其装置,其通过更改上述现有技术常规方法中的判断条件克服了上述问题,从而保证资源分配信令的实际开销为以及使连续资源分配信令数值更加紧凑和更加合理。如图2所示,所述方案具体是通过将判断条件LCRBs-1与(NRB/2)的向上取整改为将LCRBs-1与(NRB/2)的向下取整进行比较。其他方法步骤跟所述常规方法中的步骤完全相同。
但是,对比文件CN101132267A中的方法并不是唯一地可以达到所述技术效果的方法,即存在其他完全不同于对比文件CN101132267A所描述的方案存在,同样可以达到保证资源分配信令的实际开销为以及使连续资源分配信令数值更加紧凑和更加合理的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连续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方法和装置,但是却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资源分配信令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根据系统中总资源数确定参数NRB的数值并根据分配给目标用户设备的连续资源占用总资源的数量和位置确定参数LCRBs和RBstart的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纹识别门禁管理系统
- 下一篇:动静态密码锁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