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9919.X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红梅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型家用电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热型家用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面包机、电烤箱等,这些设备利用电发热机构来加工食物,食物加工区温度很高,虽然有外壳以及隔热区的空气隔热,不过都是自然进风散热,这种散热效果不佳,外壳会烫手;而且有一些食物(比如红薯)加工时需要排出多余水分,这种自然散热的蒸发效果较差,不能满足这类食物加工的基本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散热效果较好的家用电器散热结构。
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电器主体,所述电器主体的内侧形成加热区,电器主体的外侧壁与外壳内侧壁形成的隔热区,所述外壳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壳进气孔和外壳排气孔,所述电器主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可使空气对流的主体进气孔和主体排气孔,所述隔热区底部设有一个风扇,所述风扇位于外壳进气孔和主体进气孔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进气孔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喇叭形孔。
其中,所述外壳进气孔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喇叭形孔。
其中,所述电器主体的受风面为圆弧流线形状。
其中,所述外壳侧边设有一个或多个侧边排气孔。
其中,所述风扇外周与外壳之间设有挡风板。
其中,所述风扇固定于挡风板。
其中,所述风扇与外壳进气孔之间设有一个便于外部空气进入隔热区的导风桶,所述导风桶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圆台形。
其中,所述风扇固定于导风桶。
其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自动控制机构,所述风扇与自动控制机构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风扇一方面可以对外壳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排除加热区的多余湿气,使得电热型家用电器的内部温度均匀;
(2)本发明的电热型家用电器的散热结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散热结构的截面图。
10—电器主体; 11—主体进气孔;
12—主体排气孔; 20—外壳;
21—外壳进气孔; 22—外壳排气孔;
23—侧边排气孔; 30—风扇;
31—挡风板; 32—导风桶;
40—加热区; 50—隔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外壳20和安装于外壳20内的电器主体10,所述电器主体10的内侧形成加热区40,电器主体10的外侧壁与外壳20内侧壁形成的隔热区50,所述外壳2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外壳进气孔21和外壳排气孔22,所述电器主体1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可使空气对流的主体进气孔11和主体排气孔12,所述隔热区50底部设有一个风扇30,所述风扇30位于外壳进气孔21和主体进气孔11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进气孔11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喇叭形孔。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喇叭形孔利于空气进入加热区40,使得空气流动更加顺畅。
其中,所述外壳进气孔21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喇叭形孔。
其中,所述电器主体10的受风面为圆弧流线形状,有利于气流更顺畅流向隔热区,散热效果较好。
其中,所述外壳20侧边设有一个或多个侧边排气孔23。侧边排气孔23的设计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外壳20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因高温而烫伤,风扇30可以加速排出家用电器的加热区40的部分水汽,又能快速排出隔热区50的热量,散热效果较好,有效防止了用户被烫伤。
其中,所述风扇30外周与外壳20之间设有挡风板31,所述挡风板31防止气流回流到外壳进气孔21。
其中,所述风扇30固定于挡风板31。
其中,所述风扇30与外壳进气孔21之间设有一个便于外部空气进入隔热区50的导风桶32,所述导风桶32为进风方向由大至小的圆台形。导风桶32的设计使得空气流通更加顺畅,散热效果更好。
其中,所述风扇30固定于导风桶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红梅,未经马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9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