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39904.3 | 申请日: | 2012-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彬;纪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永明;郑文彬 |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97/02;C08L3/12;C08K13/02;C08K3/26;C08K3/34;C08K5/21;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徐开翟;陈智雄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龙井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植物纤维 复合 可分解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聚乳酸植物纤维的复合料,尤指一种可取代传统石化制品及木制板材等绿色环保制品所使用之可分解原料。
背景技术
石化塑料制品广泛地被运用在不同产业上,因此不论工业性产品、消费性质产品或生活用品等都到处可见,其虽然为产业上或生活上带来许多方便性,但由于塑料产品于高温时即容易释放有毒物质,且本身不易被分解,焚烧处理时更会释放出有毒气体而污染空气,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随着传统石化产品的增加,环境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近年来已有相关业者将塑料瓶回收制成其他填充料或原料使用,但只不过是将盖塑料产品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却无法达到真正可被分解成为绿色环保的真正用意。
再者,近来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联合国、欧盟等世界组织早已前后通过了部分的环保协定,针对高污染、有害废物科技产品也列出明确的限用期限;因此面对未来绿色环保的潮流,一种能够节省天然资源、避免有害物质产生,且可取代传统石化制品,真正无公害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技术已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有鉴于此,本发明发明人针对上述需求,经长时间潜心研思终有本发明之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不仅具有天然、无毒、环保、永续等优良特性,并且可完全被分解回归于自然环境。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其所制得之产品具有可抗拉、可防撞、可防水、可防油等特性,故可取代一般石化塑料制品,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其可取代木制材料应用于建筑、装潢及家具等领域,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以维护与珍惜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主要是由聚乳酸母料、植物纤维填充料及改质剂依所需之比例经聚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之步骤:
a.将高分子淀粉聚乳酸经由催化剂于高速高温中催化,使其分子量改变成可塑性,具有可四面拉伸之聚乳酸母料;
b.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玉米梗、棉花枝梗、小米梗)或农业加工剩余之废弃物(如稻壳、木薯粉),经降温的物理原理高速磨成所需的粒子大小目数的植物纤维粉末,再进行高温杀菌与淀粉进行乳化聚合以制成植物纤维填充料;
c.将聚乳酸母料、植物纤维填充料及改质剂依所需比例调配混拌混合;
d.以190℃~210℃高温将混合原料加以催化聚合。
所述聚乳酸母料、植物纤维填充料及改质剂依所需之比例经聚合而成,其中采以35%~45%比例之高分子淀粉经高速高温催化为聚乳酸母料,再混以35%~55%比例之植物纤维填充料,以及混以10%~15%比例之改质剂,整体加以调配混拌混合,制成薄膜或包装袋之原料。
所述之聚乳酸母料、植物纤维填充料及改质剂依所需之比例聚合而成,其中采以25%~35%比例之高分子淀粉经高速高温催化为聚乳酸母料,再混以45%~55%比例之植物纤维填充料,以及混以15%~20%之改质剂,整体加以调配混拌混合,制成注塑压延板制品之原料。
还包含有步骤e.经由挤压造粒加工方法,以制成聚乳酸植物纤维复合可分解材料之原料颗粒。
所述之改质剂的具体成分及配比按质量比如下:
直链淀粉 40~55%
碳酸钙、云母粉或高岭土 40~55%
甘油 0.75~3%
乙二醇 0.75~3%
环氧大豆油 2~8%
山梨酸 1~4%
尿素 0.25~1%
偶联剂 0.01~0.015%
甲壳酵素 0.01%
枯草菌 0.01%。
本发明之其他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之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聚乳酸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永明;郑文彬,未经纪永明;郑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