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及其门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9749.5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熊韬;周华沣;李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2813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禁 控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指纹识别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及其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的代步工具,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私有车辆的增多,汽车被盗的时间也相应的增加,汽车的安全防盗性能无疑是每个用户相当关注的部分。
现有技术中,门禁系统大致分为两大类,远程遥控汽车门禁技术和指纹识别汽车门禁技术,远处遥控汽车门禁技术主要是通过车钥匙上的按键,控制车辆解锁、上锁、启动、开启后备箱等,这种门禁技术可以远程遥控车辆,但如果车钥匙被盗,很有可能被他人开走车辆,安全性不高;指纹识别汽车门禁技术主要是通过指纹识别系统,解锁和启动车辆,生物识别,安全性高,却无法远程遥控车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指纹识别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及其门禁系统,达到既能远程遥控车辆又能确认车主身份的作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预先在车钥匙中存储车主的指纹信息;
B、当需对车进行解锁时,通过所述车钥匙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指令采集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
C、将采集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与所述预先存储的车主的指纹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当前采集的指纹信息是否为车主的指纹信息;
D、如果当前采集的指纹信息与所述车主的指纹信息一致,则通过所述车钥匙向汽车发送解锁控制指令,控制对汽车开锁。
所述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还包括:如果采集的指纹信息与车主的指纹信息不匹配,则继续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再次与车主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
所述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其中,如果车钥匙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指令,则车钥匙不开启对汽车的控制。
所述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其中,车钥匙开启对汽车的控制后,在预定时间内接受用户的操作指令,预定时间结束后关闭对汽车的控制。
所述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时间为10s。
一种汽车门禁系统,包括车钥匙和设置在汽车内的主机,所述钥匙与所述主机通讯连接,其中,所述车钥匙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将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的指纹信息与车主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匹配;
车钥匙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纹识别模块对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成功的指令,开启对汽车的控制。
所述的汽车门禁系统,其中,所述车钥匙还包括指纹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先获取的车主的指纹信息。
所述的汽车门禁系统,其中,所述车钥匙控制模块对汽车的控制包括:汽车上锁、解锁、启动或报警。
所述的汽车门禁系统,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为触摸指纹传感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及其门禁系统,通过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指令,并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识别匹配采集的指纹信息是否为车主的指纹信息;如果采集的指纹信息与车主的指纹信息匹配,则车钥匙向汽车发送控制指令,开启对汽车的控制,实现对车主身份的识别认证,避免了因车钥匙丢失而导致车辆被盗,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安全性高,且能远程遥控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在车钥匙中设置指纹采集模块和识别模块,确认车主的身份,在车主身份确认之后,车钥匙才通过无线向车内的主机发送操作指令,以开启对汽车解锁、上锁、启动及开启后备箱等一系列的控制。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所以通过这种生物特征进行的识别认证的安全性非常高,这也就直接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汽车门禁控制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预先在车钥匙中存储车主的指纹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