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9296.6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孔斗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斗植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多层 冷却 冷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冷却系统,储藏于原水箱的水通过循环管道进行供应,水经过制冷剂(氟利昂气)循环的多个冷却室再次与原水箱进行持续循环。各个冷却室之间设置隔壁,当水通过多层形式的冷却室时,防止冷却室的温度互相传达,并且在隔壁贯通斜线方向的排水口,从而使水的流向将经过冷却室的水通过斜线方向的排水口时与蒸发器的接触的面积最大化,并以一定的水流速每当移动至下一个冷却室时,阶段性地下降至更低温度,而使水能够持续循环原水箱和冷却室。该具备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为了使由隔热材料形成的多段形式的冷却室维持低温,不断重复制冷剂成为气体后再成为液体的过程,并使储藏于原水箱的水维持一定的水温,而能够持续地向冷风装置供应水。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工业用冷风机,通常冷风机是在原水箱中放入水、冰、冰袋制冷剂,由此使原水箱内的水降温,使水从上向下瀑布一样落下,从而外部的热空气经过瀑布水得到降温变得凉爽的原理。
最近开发普及了一种不利用冰而只利用水将空气的温度降至-5℃的汽化冷却方式的冷风机,但使用的水在夏季被外气的温度等以温热的状态供应,因此存在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从而也引起当汽化冷却方式的冷风机的周边温度升高时原水也变热,而降低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冷风装置,在由多段形式构成的各个冷却室设置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蒸发器,将从原水箱通过循环泵而供应的水有效冷却至设定的基准温度,而使水保持一定的流速再次供应至原水箱,并将该冷风装置进行连接,以便在夏季向畜棚或工厂等比较大型的建筑物内部持续供应冷却空气。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风装置,包括:原水箱,供应自来水等原水,以维持一定水位;水循环管道及水循环泵,设置于上述原水箱与冷却室之间;冷却室,由多层方式形成,用于上述原水箱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冷却;蒸发器,设置于上述各个冷却室内部,以使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汽化时夺取热量,而使冷却室的内部温度急剧下降;压缩机,将气体制冷剂压缩至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凝器,将制冷剂变成液体,以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从液体变为气体时,吸收周围的热量而使周围的温度下降;毛细管(膨胀阀),将高压的制冷剂转换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
并且上述原水箱的水通过水循环管道及水循环泵从最上部的冷却室流入,各个冷却室与冷却室之间设置有隔壁,并且为了使水通过下一个冷却室,贯通有斜线方向的排水口,以使水有效地冷却至一定温度。
并且,在冷却室安装温度传感器,并连接当达到冷却室内的设定温度时停止电动机的运转的装置及用于除霜的自动控制装置,从而提高冷却室的效率,并且在原水箱侧也安装温度测定传感器,从而能够维持设定的基准温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根据本发明的具备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具有如下实用性的效果:比起现有的冷风机不需要频繁更换制冷剂,并快速地冷却水以提供冷风,而且不受周边外部因素(气温、状况)的变化,能够持续供应一定温度的水,因此在夏季能够将畜棚或工厂等的室内空气保持凉爽舒适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概略表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冷却室的冷风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1:冷风机12:原水箱
13:浮球阀14:自来水管道
21:水循环管道22:水循环泵
31:冷却室32:蒸发器
33:制冷剂管道34:压缩机
35:冷凝器36:毛细管
41:隔壁42:温度测量传感器
43:自动控制装置44: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优选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便本发明领域的具备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为了发明的明确性,例示的附图只图示了核心内容而省略了附属的,因此不能只限于附图而进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斗植,未经孔斗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