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8550.0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颜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晖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一体化 太阳能 装置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应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安装太阳能装置的方法为在房顶安装支架、集热器以获得太阳能,这种安装方法的缺点为:首先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齐和美观,安装复杂,安装场地受限制,安装过程中无法实现减少本身建筑投入,甚至会增加投入,且安装过程和支架的压力容易损坏房顶防水层,支架腐蚀等原因会造成安全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来实现,但是现有的太阳能房顶还十分罕见,原因为普通的建造方法十分复杂。首先,在建造太阳能房顶时,必须要开一个与太阳能装置匹配的模具,然后再按照模具的模型在原有的房顶上建造出一个水泥模板槽,再在槽中进行安装;此类安装方法存在非常显著的缺点:首先,开模具需要费时费力费财;其次,建造水泥模板槽耗费大量的水泥钢筋等,且由于此类水泥模板槽的建造每一步都要精确,所以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建造,而在此行业里的专业人员非常欠缺,如果要普及此类太阳能屋顶,人力根本无法满足得了需求,以导致大大限制了此类太阳能屋顶的推广及使用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次,对房顶的再次施工,必将增加了房顶的承受力;最后,此类施工耗时非常长,建造一个屋顶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切割的、安装简单的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采用锚固件和水泥沙将太阳能结构板粘结悬挂于建筑面的任何角度上;其中:所述的太阳能结构呈模块单元,所述模块单元设计成琉璃瓦形状或外墙瓷砖形状,使用时可按照建筑物的面积大小及形状拼接成型;所述的太阳能结构板由透光层、上保温层、吸热层、导管层及储热层、下保温层焊接一体成型;在建筑物建造同时,采用锚固件和水泥沙同步安装于建筑物上,所述起到防水及隔热的功能;所述的透光层一端有形凹槽,所述吸热层一端凸起形成与凹槽口匹配的“「”型卡扣;卡扣头与凹槽相扣;所述的透光层另一端呈形状,长度及大小与卡了卡扣后的凹槽相匹配;所述吸热层下端分布有若干柱形卡扣,柱形卡扣穿过上保温层、吸热层、导管层及储热层与下保温层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透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玻璃板或钢化玻璃板,所述透光层盖板形状大小与块状单元相结合,该透光层厚度为3MM-15MM;所述保温层为内部真空的玻璃管腔体或透明保温棉或透明蜂窝板;所述的吸热层为耐腐蚀金属板或玻璃或其它无机材料;所述的导管层位于保温层内部,从保温层一端穿过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锚固件可以为预埋金属型材或拉爆螺丝或化学锚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方便安装在任何建筑、任何形状、任何角度建筑可被太阳辐射的表面,与建筑整体结合,真正做到与建筑一体化,在使用本发明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后,由于本太阳能装置呈块状结构,且块与块之间有可相卡的接口且可切割,所以太阳能装置可设计任意形状,从而能与被安装的房顶完美结合;由于透光层一端有形凹槽,且建造时向下,所以雨水等不会通过太阳能装置第一层渗水进去;起到防水保温的效果,毛胚房屋可节省防水层、隔热层、装饰层等大量费用投入,可将太阳能装置安装在建筑可被太阳辐射的表面,而无需再加工;此方法操作方便,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及其成本低,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安装方法,采用锚固件7和水泥沙将太阳能结构板粘结悬挂于建筑面8的任何角度上;其中:所述的太阳能结构呈模块单元,所述模块单元设计成琉璃瓦形状或外墙瓷砖形状,使用时可按照建筑物的面积大小及形状拼接成型;所述的太阳能结构板由透光层1、上保温层4、吸热层2、导管层3及储热层、下保温层5焊接一体成型;在建筑物建造同时,采用锚固件7和水泥沙同步安装于建筑物上,所述起到防水及隔热的功能;所述的透光层1一端有形凹槽11,所述吸热层2一端凸起形成与凹槽11口匹配的“「”型卡扣12;卡扣头与凹槽11相扣;所述的透光层1另一端呈形状,长度及大小与卡了卡扣12后的凹槽相匹配;所述吸热层2下端分布有若干柱形卡扣21,柱形卡扣21穿过上保温层4、吸热层2、导管层3及储热层6与下保温层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晖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晖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地克珠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柔性轴承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