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噪音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8444.2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薛玮飞;黎文斗;周拨;覃强;徐正;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空调器 室内 柜机 噪音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噪音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内柜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现代办公等环境中已被广泛使用。尽管目前大多数空调器室内柜机的的噪声指标已低于国家标准,但是,空调器室内柜机运转时所产生的噪声仍显得偏大,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室内柜机所产生的噪声包括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气流噪声远大于机械噪声,气流噪声主要由进气口噪声、风扇噪声(包括旋转噪声和涡旋噪声)、换热蒸发器噪声以及排气口噪声组成。
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柜机的风道系统由离心风机组成,气流由室内柜机的进风面板的两侧风口进入,经离心风机的离心风叶做功并换向90度后流向离心风机的蜗壳,最后经过室内柜机的蒸发器和出风面板后流出。为了降低气流噪声,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离心风机的转速,但是,降低了离心风机的转速也就降低了离心风机的全压,如不进行其他改动,势必降低室内柜机的循环风量,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性能。
为此,诸多空调器的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作出了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495946Y于2002年06月19日公开了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通风气流噪声的风扇驱动结构,其通过调整离心风扇的结构和电机安装方式,从而在循环风量及其换热效率不减少的前提下,降低进气气流噪声,但该技术方案在工程中难以实施与应用。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864457Y于2007年01月31日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其采用在柜机腔内顶部角区加装圆弧面的导风板,使得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圆弧导风面作用而顺畅流出,消除了涡旋气流,降低了送风噪声,但实际降低噪声效果较差。
再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314639Y于2009年09月23日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通过在蜗壳的涡舌部分设置若干个盲孔,利用多个盲孔共振结构来降低噪声,但实际降噪效果也较差。而其它的,比如传统的倾斜涡舌技术、调节离心叶轮外径与涡舌间隙技术、吸声蜗壳技术等降噪的技术措施对室内柜机进行降噪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故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地降低室内柜机噪声的方法与装置,进而改进其设计、提高其声品质,对开拓空调新的市场和巩固现有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加工、噪声低、适用范围广的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噪音的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噪音的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柜机上的出风口和与出风口相接的出风板,经过加压后的气流经过出风板后从出风口送出室内柜机,其结构特征是出风板上设置有微孔和/或微缝隙。
所述微孔和/或微缝隙的孔隙率为3%~5%。
所述微孔呈正方形或正三角形排列。
所述微孔的直径为1mm~2mm;和/或,微缝隙的宽度为1mm~2mm。
所述微缝隙横向设置、纵向设置、斜向设置或交叉设置。
所述出风板的后面设置有空腔。
所述空腔的厚度为5~20cm。
所述空腔的朝外一侧设置有吸声层。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由于设置有微孔和/或微缝隙的出风板为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是一种低声质、高声阻的共振吸声结构,其性能介于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之间,其吸声频带宽度可优于常规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具有吸声系数高和吸声频率宽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空调器室内柜机噪音。
本发明中的微穿孔板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如铝板、钢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塑料板等等材料制作,且微穿孔板后的空气层可以无需填装多孔吸声材料,因此不怕水和潮气、不霉、不蛀、清洁无污染,能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击,因此,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吸声降噪和改善室内音质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加工、噪声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孔呈正方形排列时的示意图。
图4为微孔呈正三角形排列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D-D向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8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